《你好,寒假!》读后感之五
如何才能唤醒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
——读第五章寒假生活重建中的家长发展第一节教育行为改进有感
今天是大年初一,新年第一天。我已经很久很有动笔写读后感了,看着群里伙伴们的读书分享,无时无刻不激励着自己。一天24小时,其实时间总是能够挤出很多的,就看我把时间用在哪里了。静雪老师、蓝老师、刘茜老师、程露老师寒假里也是坚持读与写,实践与理论结合,这股好学奋进的精神实在值得我学习。尤其是程露老师,每天都会在班级公众号分享“2019你好,寒假”的活动报道,最近这几天是七篇、八篇,内容丰富多彩,有班级活动、有亲子朗读、有家长共读等等。程老师的投入状态实在令人敬佩,除了这些,她还坚持每日阅读与写作,阅读《“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写下了十三篇读后感,《你好,寒假!》一书不知不觉又已经写下8篇读后感了。程老师的每一篇读后感都是理论结合实践,有基于现实的思考,有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我真的是越来越敬佩程老师。因此,程老师更新的公众号和读后感,我基本都会阅读、学习,她持之以恒的努力更是鼓舞着我前进。
我自知自己的水平能力有限,与身边的榜样伙伴差距甚大。因此,我更没有理由停滞不前、不思进取,哪怕以蜗牛的速度,也要坚持往前爬行。第五章断断续续阅读了一个多星期,短短几页的文字,读了这么久,实在惭愧。加上现在记性不好,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加之每天用于精心阅读的时间实在有限,通常无法做到像程老师那样又读又写,我的学习效率就更低了。今天,我想就围绕第一节“教育行为改进”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谁的教育行为改进了?
在“你好,寒假!”项目实践过程中,家长既是教育者、参与者,也是学习者。寒假不只是与学习关联,更应该是一种生活,一种可以跟孩子一起成长的生活。然而,许多家长忽略这种生活状态的重要性。[1]通过“你好,寒假”项目活动,家长们的教育行为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从被动接受学校任务转向主动参与活动策划、从只关注书面作业的“有意圈养”转向注重“能力培养”,从“假陪伴”转向“真陪伴”。本书认为,父母仅仅对孩子尽义务守在孩子身边,对孩子没有产生良好的教育影响的陪伴应为“假陪伴”。反之,能给孩子带来心灵撼动、言行习惯改观的陪伴为“真陪伴”。[2]我们每一个父母,是不是要抿心自问这样的问题:
我对自己孩子的陪伴是“假陪伴”还是“真陪伴”?
我每天刷手机的时间与陪孩子的时间比起来,哪个更多?
我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二、如何改进的?
是不是只要参加了“你好,寒假!”项目研究,我们家长的教育行为就会改进?显然不是的。同样的项目,不同的做法,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家长的潜意识里,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因此被动接受学校给孩子布置的书面作业,被动等待老师为孩子安排寒假生活,从而导致寒假生活缺乏规划,没有目标。[3]我们习惯了教师立场,学校立场,我们习惯了自上而下的作业布置形式。家长和学生习惯了低头完成作业。虽然传统的作业模式简单明了,但是缺乏动态生成性,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你好,寒假!”项目变革了传统的作业模式,将寒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立足学生立场,解读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共同策划彼此共同的寒假生活。
反复阅读第一节后,我明白了,家长的教育行为是通过真正参与“你好,寒假!”项目实现改进的。受学生年龄、社会经历等因素影响,寒假各种学生活动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参与的。如文中列举到的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五(2)班的某家长,协助孩子共同策划活动。如程露老师班的这个寒假家长群体的发展,坚持共读《你好,寒假!》这本书的家长达到了30人。程老师每日在微信公众号分享班级里的亲子朗读,还有家长协助孩子们组织策划班级寒假活动,这些家长教育行为的改进正是通过“你好,寒假!”实现的。程老师班是我们武义县最早加入寒暑假研究的班级,我们学习过他们班的“2017,你好,寒暑假!”、“2018,你好寒暑假!”活动,看到家长和学生的活动组织与策划能力,实在令人惊叹,更让人羡慕,程老师有一大群支持学校工作、班级活动的高素质家长。我常常想这也许是县城家长和乡下家长的素质差异、教育理解的不同吧?其实不是的,这完全得益于程老师这位优秀班主任的引领。程老师不止一次坦言,家长找到她希望可以减少班级各项活动,认为会影响学习。如今看来,程老师和家长们已经度过了这一瓶颈期,迈向了更高层次的发展。今年的寒假活动,程老师带领1QQ中队的队员们开展系列与学科融合的班级活动,同学们兴趣高涨。在他们的一些活动中,少了以往几年的每次活动必有的横幅,少了清一色的服装与合影时整齐的队形。但我更加喜欢了,我喜欢真实的活动,不喜欢走形式主义,喜欢学生真实的参与,不喜欢走过场,喜欢学生活动中真实的体验与成长,比喜欢走马观花。程老师班的孩子们做到了,做到了真正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做到了为自己的假期生活作主。
因此,家长的教育行为是与孩子们在真实的参与中实现改进的。
三、怎样才能唤醒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
教师要主动从传统的角色定位中走出,形成新的角色理想,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实现自我更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家长教育行为的改进。[4]那么,如何唤醒家长的主动参与意识?我觉得最关键的人物是班主任,其次是学生。
首先,班主任是唤醒家长主动参与的第一关键人。
家长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家长的指导与帮助不能仅仅限于讲座、家访,更需要的是指明方向,引领发展,促进家长间的互动交流、互相学习。[5]班主任,是学校中与学生、与家长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人,因此,唤醒家长的主动参与,班主任绝对是第一关键人。
我们班的家长在两年多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家长们对家庭教育更加重视了,部分家长的教育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简单粗暴地“打骂”变为以“鼓励”“讲道理”为主,家长的教育陪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在上学期发起的亲子共读活动中,有31位家长加入阅读行列,有家长表示其实自己看不太懂,但是要坚持下去,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有家长表示,自己真的脾气太大,太会发火了,慢慢学会控制与改变;有家长表示,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一定要配合学校一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今年的寒假,我将寒假生活的策划权利全权交给学生。学生发起了很多的主题活动,大家自主报名。我看到家长们协助活动队长组织活动,一些参加活动的学生家长没有时间接送,家长们互相帮助,帮忙接送、看护,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参与活动。一些家长放下手头的工作,和孩子一起参加。
当然,这样的改变是远远不够的,我所做的更是太不够了。在寒假活动的有效推进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直接推动着活动的开展,引领家长和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彼此融合。[6]因此,我只有不断学习改进,才能带动班级家长的发展,才能有可能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次,学生是推动家长主动参与的直接决定者。
每一个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好的学业、好的能力,获得好的发展,长大了有出息。尤其是乡村家长,这一点更加明显。我们班很多家长都是小学、初中毕业,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因此,对孩子的学业成绩也是非常关注的。以至于放假后第一天,我就接到了一个家长的电话,问我拿期末试卷,这位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期末成绩太差,寒假里要让孩子抄上40遍。我理解孩子急切的心情,反问他这样抄40次有用吗?家长很肯定地告诉我有用的。我知道这是气话,也很能同感家长的心情。这句话的背后,让我看到了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待,也更加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我有责任与义务帮助家长们掌握更好更有效的育儿教育方法。
学生对活动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家长的教育参与状态。在今年寒假,梓卿发起了“筷乐过年”之卖筷子活动,梓卿妈妈全力配合,从上班的厂里进了精美的筷子,在群里发起活动接龙,带上班上有兴趣的同学来到桐琴广场一起组织活动。她还带上家里的弟弟和妹妹,一起参与体验。如我们班的诚诚从小学习葫芦丝,在2018泉溪镇百花会上参加村里上台表演,获得了银奖,得到了200元的现金奖励。诚诚第一时间打我电话与我商量如何花费这200元钱,他希望作为班级寒假活动经费。我帮助诚诚从网上进了货,诚诚在妈妈的帮助下在班里发起活动接龙,组织了去武义壶山广场义卖的活动。诚诚的爸爸和妈妈一起陪着诚诚组织活动。诚诚的活动热情直接影响了诚爸诚妈的活动态度。两次义卖活动,壮壮同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第一次参加卖筷子活动的时候,由于不敢开口,一双筷子也没有卖出去,感觉很失落。第二次,他又在妈妈的陪伴下参加了壶山广场卖灯笼活动,那一天,他主动开口销售,终于把灯笼卖了出去,壮壮说:“要想把东西卖出去,一定要开口说话。”这是孩子真实的活动感受。
家长主动参与意识在自我觉醒中愈发明显,孩子在活动中的锻炼给予家长更大的参与动力,家长教育行为的改进,带来孩子生命成长的良性循环。[7]
当然,有些家长不是不想教育好孩子,而是缺乏教育方法,从而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好。[8]那么,我们可以发挥“种子家长”的引领作用,可以让学生的主动发展改变带动家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3][4][5][6][7][8]李家成,郭锦萍.你好,寒假——学生寒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121,125,122,121,122,127,123,127.
76.《你好,寒假!》读后感之五 76.《你好,寒假!》读后感之五 76.《你好,寒假!》读后感之五 76.《你好,寒假!》读后感之五 76.《你好,寒假!》读后感之五 76.《你好,寒假!》读后感之五 76.《你好,寒假!》读后感之五 76.《你好,寒假!》读后感之五 76.《你好,寒假!》读后感之五 76.《你好,寒假!》读后感之五 76.《你好,寒假!》读后感之五 76.《你好,寒假!》读后感之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