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们都是憧憬着大城市的繁华霓虹,渴望自己穿着帅气的西装,走在干净宽阔的街道上,经过一栋栋高挺的建筑,再大步走进宽敞明亮的写字楼。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在意大城市的压力和雾霾,转而迷恋起休闲的城市文化,所以成都变得愈加受欢迎,连房价也蹭蹭的往上涨。
张扬具有个性似乎90后从出生之后就备受争议,有人说90后生于电子信息时代,也难免困于各种屏幕之间迷失自我;有人说90后拥有更广的视野和更大的野心,开创一个个崭新的领域总是给世人惊喜;还有人说90后面临巨大的挑战,从一孩政策到二孩政策,从物价上涨到限购政策,谁知道90后面临着怎样的生活状态。但是,我们终究得带着一身的菱角,从校园走进社会,去投身于自己的工作,去规划自己的生活。我们一边呼吁着逃离北上广,一边又壮志酬酬的踏上北漂路;一边写着各种段子从不同的角度谈论着雾霾的起因结果,一边又在无数个雾霾天里起了个大早;我们感受着AR、VR和网约车、直播的丰富世界,在自媒体中寻求自身的价值。不是所有爱玩游戏的人都可以靠打游戏月入几万,也不是所有的助理朋友都可以月薪五万,爱拍小视频的你最后也没有变成Papi酱……
是的,我们生于电子信息时代,这是个充满可能的世界,但是我们自己,沉浸在无数的可能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候,却发现那些都是别人的。这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是不同于70后、80后的世界的。因为我们总是在快节奏的时间里接触新的东西,学习新的东西,尝试新的东西,就这样不断循环和辗转,就像一直奔跑在球的表面一样,看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但是没有深究,没有坚持深挖,到擅长它的地步,所以跑到最后,忘了经过的地方,模糊了沿途的风景,内心也只剩下更深的空虚和迷茫。
我们的学习能力很强,面对着崭新的一切我们充满了好奇,所以出于人性的本能,我们开始尝试我们觉得有意思的事情。在知乎面向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开始关注大量的知乎话题,然后开始进行各种各样的评论,最后有少数的人成了知乎的高质量用户。微博在经历一段的低潮期重新见人时,收到了我们90后活跃人群的大量支持,我们花越来越多的时间浏览点赞,创造了吸引明星来访的新奇新闻。陌陌、直播、微商等都在我们逐渐熟悉之后变成我们表达自己的渠道,变成我们养活自己的工具。我们总是看到码字成签约作家、大V流量百万、直播获赞无数日盈利上万这样的少数成功案例,却总觉得这些成功的人普遍而又普通,所以莫名给予自己很大的希望,兴致高昂的写了一段时间的文字、录了几天的直播、做了几个月微商,最后热情褪去,开始感叹迷茫的未来。这源于心理学上的“可用性偏见”:我们对所有时间概率的直觉性判断通常都是错的,因为对于那些能被我们记住的的事情,我们的大脑会高估它的典型性;而你记得最牢的通常都是那些被报道被谈论的栩栩如生的事情。
也许你真的可以因此成功,只是你付出的实在离成功太远,专业知识的积累,长期的实践联系,灵活的创造,都不是短时间可以达到的。所以,考虑到实际情况,大多数人往往都很难在专业的道路上走下去,最终不免都寻求一份挤地铁加晚班的工作。但是,你可以找到你喜欢的事情,然后作为兴趣爱好每天为它付出一点点,长期下来,说不定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了。
可怜的90后,给了你们太多的诱惑也真是难为你们了,迷茫过后总有一个更具思想和魅力的灵魂脱壳而出,那是你想寻求的内心。幸运的90后,给了你们太多的机会和价值,纠结于选择之间是难免的事,一旦选择请把它做到最好,那是你对选择表示无悔的骄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