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是由身体和精神两个维度组成,冥想应该处在精神这个维度上,精神如果分为向外(有意识)和向内(无意识)两部分,向外即通过感官体验到世界的精神元素从而实现外部沟通,向内即与自己的内在心灵沟通,冥想应该属于精神世界向内的部分。
斯瓦米·拉玛的《冥想》主要是介绍如何修习冥想的入门书,但其在思想的深刻程度和启迪能量上,绝不逊色与哲学书籍。
为什么要进行冥想?“我们生活的外部世界,借助感官来探知一切。但我们不知道如何进入内在的世界。”“外部世界中的观点、形式和概念,在心理上是一个很难打破的习惯认知。人的意念在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就会重返这些心理上的建构,并且再次被他们所束缚。”“我们的大脑总是有一个倾向,就是用过去的思维模式去想象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意念可以控制身体,身体很难控制意念。我们大脑中的思绪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尤其是那些消极、悲观的思维,是因为这一切都在潜意识中运行,由大脑中一个古老的预警系统“杏仁核”所掌管。潜意识的思潮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之内,所以我们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尤其是愤怒、焦虑和担忧,如果想超越潜意识的控制,就需要承认潜意识的存在,感受它、面对它、走进它。冥想就是进入内在世界的一种方式。
“通过冥想进行全方位的自我认识,并最终引领自己达到内在意识的核心,这个更高的自我叫做阿特曼,意识正是从这里流向生命的各个分支。当探索者全然体验到阿特曼在自身中的完整存在时,他的内在就会得到全然的满足,不会再被物质世界和自己的思绪所烦扰。此时,他融入了阿特曼之中,这种喜乐的内在状态就叫做三摩地。达到这个阶段时,所有的疑问都将烟消云散,所有的烦恼也将不复存在。”“冥想探索生命内在的维度,最终是你安住在自己的本性之中。”冥想如同佛教的正念修行。阿特曼、三摩地与佛教的涅槃、圆满、开悟的意义相仿。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把这种状态称为“心流”。
冥想让你的自我来到意识的中心,消散潜意识支配的焦虑、愤怒、担忧的情绪,获得内心的平静、快乐,进入一种持久的“幸福心流”体验中。
什么是冥想?“冥想是一项独特的技能,能使大脑得到休息,达到与平时完全不同的意识状态。冥想的时候,你是完全清醒和觉察的,大脑不会去关注外部世界或周围的事情。你的意识并没有沉睡、做梦或幻想。相反,它是清晰、放松和专注于内在的。”“冥想是了解内在世界的方法,让心灵得到祥和与平静。”冥想不是催眠,而是在更深处醒来,冥想是对意识的引导,是要专注于一个点,这个点被赋予极高的精神意义,从而让自己获得超脱般的平静与喜悦。
“曼陀罗是意识的焦点和支撑点,是用来集中意念的词汇、声音、图像,曼陀罗可以是一个词、一句短语、一端唱诵,或仅仅是一个音节。”印度冥想的古圣先贤帕坦伽利曾这样描述:“曼陀罗是所有内在觉知的源头。因此它被认为是链接尘世和不朽之间的桥梁。”根据曼陀罗的概念可以推断,佛教的“阿弥陀佛”,基督教的“阿门”均是“曼陀罗”,让人把思绪回归到一个有意义的点上。佛教的“以身观身,以受观受、以心观心、以法观法”也是在不同的修行阶段,把意念集中在不同的“曼陀罗”。无论是冥想还是佛教都要完成一个最基本的修行:活在当下。因为只有当下属于相对永恒。
“在瑜伽哲学中描述了人的四种原始本能——食物、性、睡眠、自我保护,它们是激发所有人欲望的原始动力。”人类所有的欲望都是食物、性、睡眠三种本能的延展,自我保护的本能是一切烦恼之源。控制住食物、性、睡眠、自我保护四项原始本能,使之处在中庸的平衡状态,才是控制住人类精神焦虑的源头。
“对呼吸的觉知是冥想练习的精华部分。呼吸控制法是冥想的基础,呼吸控制法这个单词的词根是普拉那,它的意思是初始能量,这是人类自身更为微妙的一层能量,他将身体和心灵链接在一起,并协调着身体的所有机能。练习呼吸控制法,可以平衡并引导普拉那能量的流动,对我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呼吸是身体和心灵之间的桥梁。呼气和吸气就如同生命的两个哨兵,伴随着我们的想法和情绪,随时发生变化。呼吸是核心能量普拉那在体内游走的途径。”
“呼吸觉知对于冥想非常重要。当心识伴随着呼吸开始浮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感知到更深的内在,因为最深层的自我和宇宙的中心是联结在一起的,宇宙给所有生灵提供生命能量。只要身体通过呼吸接收到叫做普拉那的核心能量,身与心的关系就得以维持。当这个联结被打断的时候,大脑中的有意识的部分将不再活动,身体与生命的内在构造产生分离。这种分离就叫做死亡。”
书中关于呼吸的控制方法比较详尽,对我触动较大的是重建身体的自然呼吸模式即平稳的横膈膜呼吸,呼吸可以打通人体的三条能量脉络(中脉、左脉、右脉),从而实现能量在体内的大循环,呼吸控制法可以让生命能量从中脉向上流动,从而带来愉悦安静的状态和更高的水平意识。而横膈膜呼吸的简单理解就是让头部、颈部、上半身躯干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从而进行的呼吸,让横膈膜根据呼吸的频率上下浮动。这就是我们在保持良好的坐姿和行走姿势时会带来愉悦心情的原因。
“意念是身体、呼吸和感官的主人,他被核心意识所掌控。我们所有的思维过程、情感力量、分析能力,以及大脑的各种状态和功能,都源自最深层的内在灵魂。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表面上意念在感官、呼吸和身体的直接控制下,但事实上他也在影响着感官,促使它们在外部世界运行。事实上,所有修炼都是用来训练意念的,其首要目的就是让其认清背后的存在:不朽的灵魂。我们的意念虽然看似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但它无法脱离内在的灵魂而存在。精神意念是我们拥有的最精密的工具,对它的充分了解有助于修炼自身。”
“意念有四种功能:心、智、自我、和意识。”
“心是较低级的意念,我们通过它与外部世界进行互动,接受各种感觉和信息。”
“智是较高水平的意念,是通往内在智慧的通道。他能够提供决定与判断的能力,具有鉴赏力和区分力。”
“自我是指我执,他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完全独立的实体。它既带给我们存在感,也会造成分离、痛苦和距离感。”
“意识是记忆的仓库,储存我们的印象和经验。”把意识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有意识部分是我们所有意念中很小的一部分,他们通常在我们清醒时运作。有意识依赖十种感官从外部世界收集信息:五种精细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五种粗放感官(手、脚、表达能力、生殖器官、排泄器官)。有意识部分是可以控制的,我们从小的教育都是教导我们如何理解并认识有意识部分,很少有无意识部分的引导,而无意识是很难被控制的,其就像一个巨大的仓库,我们的行为、活动、欲望、情绪产生的所有印象都储存在那里。而冥想就是让我们认识、面对、感受无意识,从而进入更深层次的意念,这里有深深埋藏在自己本性中的宝藏,让你获得持久的静谧、平和、喜悦与幸福。
世上的知识无论多么丰富都来自外在,但冥想是真正了解内在自我的方法。不了解自我,我们的内心永远没有办法得到完全的满足。冥想者精神上达到的愉悦状态可以带来外在的宁静和内在永恒的平和。冥想者时时刻刻都感受到真理的存在,他们毫无畏惧。生命之主存在于他们的每一次呼吸中,外部世界的动荡不安再也无法影响到他们。
冥想让意念专注而集中,朝向内在。一个人越接近内心深处,就越接近永恒真理。
2020.5.4青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