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你,责怪孩子没有责任感/不够优秀的时侯,你是否有觉察这是你训练出来的结果呢?
孩子需要家长给予机会,让他们去体验与其享受到的特权相关联的责任。
否则孩子就会成为只会依赖和接受的人,认为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唯一方法就是操纵别人为自己服务,有些孩子认为“他们不照顾我就是不爱我。”
还有的孩子则因为做任何事情都会找来羞辱和痛苦,而认定自己不该努力。
最悲哀的是,孩子们因为从来没有得到过能感到自己很能干的锻炼机会,而产生“我不够好的信念。
最后,这些孩子成为了没有责任感的孩子,甚至他们会将大部分的精力用在反叛或者逃避的行为上。当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精力全用在了操纵别人/反叛和逃避上时,他们怎么可能培养出成为有责任感/有能力的人所具备的洞察力和技能上来呢?
如果允许孩子在为家庭/生活做有意义的事情,边干边学,他们那就会自然而然地培养出各种积极向上的能力来。
有些家长觉得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些事情,例如做家务,让孩子做家长需要花时间教和训练,太费时间和精力了,还不如自己做了来得快。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做完之后达不到家长的要求,最后还是得重做,一方面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另一方面孩子的体验是很受挫/不受认可,他们会很沮丧痛苦。
昨天我们中午外出吃饭,那个餐馆里有免费为顾客提供豆浆,我们家孩子都爱喝那里的豆浆,所以每次去那里第一件事情就是拿碗盛豆浆喝,爸爸妈妈觉得这件事情他们可以自己做,所以完全不去管他们,顶多提醒他们注意别烫到自己了。
可每次他们去盛豆浆的时候,总有人帮他们端过来,他们也是出于一番好意,觉得孩子小,能帮一下就帮一下吧。其实这次的豆浆有点点烫,但是妈妈依然没有去为他们做这件事情,只是提醒他们豆浆有些烫,注意安全。事情就像妈妈相信的那样,妈妈发现弟弟自己打的豆浆就只有半碗,不是很满,他知道这样才是自己能把握的度。在这个过程中,他有思考问题,有为自己喝豆浆付出相应的努力和责任。不过最后,弟弟端着豆浆快到餐桌旁时,旁边一个热心的奶奶看他慢慢地在移动,实在看不下去了,一把端了过来。
这好像是我们中国家长的特质,因为爱孩子,而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受累,即使用在别人的孩子身上也是那么的明显。不得不说这种爱的无私和奉献,但是对孩子来说,我们家长确实剥夺了孩子的去努力实践带给他们自己成就感和自豪感,也缺少我能行的概念。
餐后我们约定了一起爬岳麓山,哥哥自己爬上山的经历有两次,弟弟还没有。相对于4岁的男孩子来说要全程爬上山,妈妈还是有点担心的,毕竟岳麓山并不矮,有的地方还很陡,道路有些崎岖,对于他自己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不过在爬月路上之前,他想买一个玩具,因为家里的玩具实在太多了,妈妈是不支持他们继续买玩具的。我想这是一个鼓励的好机会,妈妈说,那现在可以给他一个努力争取获得一个买玩具的机会。如果他坚持爬上了山顶,是可以获得一个买玩具的机会。
最开始,我还是担心这样有利诱的嫌疑。但是为了一个目标,努力朝目标前进也是很好的。家长做好引导也很重要。
在爬山的过程中,一开始弟弟就有点打退堂鼓,他觉得有些辛苦,不愿意去做。妈妈鼓励他说:“我们就一步一步往上爬,累了我们就休息一下,妈妈陪着你。”,“我们的目标是爬上山顶,努力获得一个买玩具的机会。”弟弟开始了爬山,他真的很不错,他做得很好,努力往上爬,并没有要求爸爸妈妈抱,累了就找地方坐下来休息。在爬山的过程中,妈妈会带着他们观察周围的新鲜事物,例如那里的古树,多少岁了?/路边长新芽的小树呀/不同小芽有什么不一样的呀,让他们猜猜小芽是怎么长成树叶?这些小芽给你什么感受呀/看看路边鱼池里的金鱼······他们不再觉得爬山是一件受苦的事情,而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途中弟弟也偶尔有喊累的时候,毕竟我都感觉到自己的小腿骨酸呢,更何况这个不满4岁的孩子呢!每当妈妈告诉他我们走了多少路了,离山顶又近了多少时,他的斗志就被点燃,小小的身体走在石阶上的倔强的小样,妈妈都被感动了。这一次妈妈爬山都感觉快很多呢!终于爬上了山顶了。孩子欢呼雀跃,把来时的辛苦全都抛到脑后,沉浸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上。
“弟弟,你爬上山了哟。你感觉怎么样?”弟弟很认真的跟妈妈说:“我感觉很开心,很自豪。”这些话真的是一个孩子体验到成功之后的心里最真实的感受哟。
妈妈心里很开心,很为他感到自豪。这种成功的体验,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他对自己能力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原来我可以的。这样可以鼓励孩子去探索未知的自己,慢慢形成自由性信念。自由性信念相对的是限制性信念,限制性信念则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有难度的,任何事情还没有开始做,首先想到的难和不可以;可以帮助孩子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信;而且这种成功体验在大脑里会有形成记忆,下次再达到这种成功对于他来说会更加容易·····
孩子需要这样的体验,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机会,不要剥夺了孩子去体验的机会。这对于他来说真的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