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八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八

作者: 茼蒿_49d5 | 来源:发表于2018-12-02 17:56 被阅读0次

养成和塑造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中小学生的人生有重大的意义,通过不断地强化行为可以内化为认知和人格。中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运用行为主义的一些原理和方法来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行为塑造的步骤:一是确认初始行为;二是选择塑造步骤;三是选定强化物;四是对各个连续的趋近行为实施差别强化;五是按照合适的速度完成塑造的各步骤。 消退是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教师在消退时要注意:要前后一致地忽视某些不好的行为,并且,结合消退使用其他办法,如强化适当的行为。在课堂上忽视不适宜的行为,如学生不举手回答问题而是直接大喊等小问题,消退是最适当的课堂管理策略,但是消退原理并不是意味着教师无限期容忍学生的不良行为。 在行为塑造的初期,需要及时不断地去强化确保行为维持。但是经过一定的训练后,行为有可能内化行为模式,比如说孩子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虽然老师没有表扬,但是他还是会自觉遵守纪律,继续认真听课,这个行为就是经过训练后的行为内化模式。同样,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实验中,小白鼠虽然有几次尝试压杆,但是没有得到事物,还是会继续压杆尝试这个行为,甚至可能小白鼠以后遇到别的杆的时候也会发生压杆行为,因为这个行为已经成了小白鼠的习惯性行为了。 

行为的结果会影响行为,但是,不仅是与行为后的刺激物有关,在刺激行为的先前物也能起重要的作用。先前物就是在行为之前的事件,也被称为线索,因为它告知我们什么行为将受到强化,什么行为将受到惩罚。 

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是可以用到很多方法的,比如说代币法、增减效应的巧用、阳性强化法、负强化法、惩罚法、厌恶疗法等。其实,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长或老师使用比较多的是惩罚和厌恶疗法,但是过多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这样不利于孩子成长,同时,过多地使用惩罚和厌恶疗法可能会使孩子的厌恶对象泛化,孩子不仅厌恶刺激物,同时还会厌恶发出刺激物的人,长期处在抑制的环境下,可能使孩子形成习得性无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hxs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