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R语言初级教程
R语言初级教程(23): 函数

R语言初级教程(23): 函数

作者: R语言和Python学堂 | 来源:发表于2020-02-29 22:07 被阅读0次

    函数用于在逻辑上将我们的代码分解成更简单的部分,这些部分易于维护和理解。

    1. 语法

    在R中创建自己的函数非常简单,其语法为:

    func_name <- function (argument) {
    statement
    }
    

    可以看到:

    • R中用保留字function来声明一个函数。

    • 花括号内的语句构成函数的主体。 如果主体仅包含一个表达式,则花括号可以不要。

    • 最后,通过将函数对象分配给变量func_name来为其命名。

    2. 例子

    来看个例子:

    pow <- function(x, y) {
    # function to print x raised to the power y
    result <- x^y
    print(paste(x, "raised to the power", y, "is", result))
    }
    

    在这里,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pow()的函数。

    它有两个参数,第二个参数是第一个参数的幂,然后以适当的格式打印结果。

    我们使用了内置函数paste()来连接字符串。

    3. 调用函数

    我们可以如下调用上述函数:

    > pow(8, 2)
    [1] "8 raised to the power 2 is 64"
    > pow(2, 8)
    [1] "2 raised to the power 8 is 256"
    

    这里,函数声明中使用的参数(xy)称为形式参数,而调用函数时使用的参数称为实际参数

    4. 命名参数

    在上述函数调用中,形式参数与实际参数的参数匹配按位置顺序进行。

    这意味着,在调用pow(8, 2)中,形式参数xy分别分配了82

    我们也可以使用命名参数调用该函数。

    以这种方式调用函数时,实际参数的顺序无关紧要。 例如,下面给出的所有函数调用都是等效的:

    > pow(8, 2)
    [1] "8 raised to the power 2 is 64"
    > pow(x = 8, y = 2)
    [1] "8 raised to the power 2 is 64"
    > pow(y = 2, x = 8)
    [1] "8 raised to the power 2 is 64"
    

    此外,我们可以在单个调用中同时使用命名和未命名的参数。

    在这种情况下,将首先匹配所有已命名的参数,然后按位置顺序匹配其余未命名的参数。

    > pow(x=8, 2)
    [1] "8 raised to the power 2 is 64"
    > pow(2, x=8)
    [1] "8 raised to the power 2 is 64"
    

    在上述所有例子中,x的取值为8y的取值为2

    5. 参数的默认值

    函数中的参数也可以事先分配默认值。

    这可以通过在函数声明中将形式参数赋予一个值来实现。

    下面是为上述函数提供了一个默认的y值。

    pow <- function(x, y = 2) {
    # function to print x raised to the power y
    result <- x^y
    print(paste(x,"raised to the power", y, "is", result))
    }
    

    对使用默认值的参数,在调用时可以不提供。

    > pow(3)
    [1] "3 raised to the power 2 is 9"
    > pow(3, 1)
    [1] "3 raised to the power 1 is 3"
    

    此处,y是可选的,当未提供y时将取值2


    6. 函数的返回值

    很多时候,我们将需要使用函数进行一些处理并返回结果。这是通过R中的return()函数来完成的。

    其语法为:

    return(expression)
    

    从函数返回值可以是任何有效对象。

    来看个例子:

    check <- function(x) {
    if (x > 0) {
    result <- "Positive"
    }
    else if (x < 0) {
    result <- "Negative"
    }
    else {
    result <- "Zero"
    }
    return(result)
    }
    

    下面是一些运行示例:

    > check(1)
    [1] "Positive"
    > check(-10)
    [1] "Negative"
    > check(0)
    [1] "Zero"
    

    如果函数没有显式返回,则最后一个计算表达式的值将自动返回。

    例如,下面的函数等价于上面的函数:

    check <- function(x) {
    if (x > 0) {
    result <- "Positive"
    }
    else if (x < 0) {
    result <- "Negative"
    }
    else {
    result <- "Zero"
    }
    result
    }
    
    > check(2)
    [1] "Positive"
    > check(-3)
    [1] "Negative"
    

    我们通常使用显式return()函数立即从函数返回值。

    如果return()不是该函数的最后一条语句,它将提前结束该函数,程序的控制权将回到调用它的位置。

    来看个例子:

    check <- function(x) {
    if (x>0) {
    return("Positive")
    }
    else if (x<0) {
    return("Negative")
    }
    else {
    return("Zero")
    }
    }
    

    我们来试着调用上述函数:

    > check(-5)
    [1] "Negative"
    

    在上面的示例中,如果x<0,该函数将立即返回Negative,将不再执行函数的其余部分。

    return()函数只能返回一个对象。如果我们想返回多个值,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列表(或其他对象)作为返回值。

    下面是一个例子:

    multi_return <- function() {
    my_list <- list("color" = "red", "size" = 20, "shape" = "round")
    return(my_list) 
    }
    

    在这里,我们创建一个包含多个元素的列表my_list并返回这个列表。试一下这个函数:

    > a <- multi_return()
    > a$color
    [1] "red"
    > a$size
    [1] 20
    > a$shape
    [1] "round"
    

    今天关于函数的内容就到此为止,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想了解更多有关技巧,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R语言和Python学堂”,我将定期更新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R语言初级教程(23): 函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cv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