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之魅 生态之美

作者: 征程_Crested | 来源:发表于2019-03-01 08:49 被阅读18次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秦岭大熊猫保护

    秦岭传奇

    以前,秦岭有着许多传奇的故事,在它的脚下,部落兴衰、朝代更迭、文明兴盛、文化激荡,群星璀璨、轮番上台,秦岭和它北部的关中平原、南部的汉中盆地一起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后,秦岭被赋予了很多独特的身份,我们把它定义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长江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动物地理区划古北界和东洋界分界线,南北动植物交会与融合地带,西部高原与东部平原联系在一起的山系……

    如今,秦岭承担了生态保护的重任,成为了国家公园建设的主力军,不仅因为其独特的地理地形、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因为生活在其间的可爱精灵们,比如秦岭大熊猫。

    生态保护

    一直以来,秦岭作为关中以南的屏障无声地矗立着,《史记》也将秦岭说成“天下之大阻”。直到1964年,郑光美正式报道了大熊猫在秦岭的分布,人们这才重新认识了秦岭,开始重视秦岭的生态保护。197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秦岭首个以大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佛坪自然保护区,并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区,隶属于林业部领导。这是秦岭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缘。

    其实,大熊猫在秦岭已经生活上万年了。在12000年前,秦岭山系的大熊猫与四川大熊猫(包括岷山、邛崃、凉山、大相岭和小相岭山系)产生了地理隔离,在相互隔离后,由于基因交流中断导致生殖隔离,秦岭大熊猫与四川大熊猫在遗传基因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两个遗传群体。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特征方面,秦岭大熊猫与四川、甘肃的大熊猫之间有着明显差异,是大熊猫的一个独立亚种。

    总的来说,秦岭给大熊猫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大熊猫为秦岭增加了灵气,秦岭是大熊猫的家园,大熊猫是秦岭的精灵。秦岭的环境庇护着大熊猫,也哺育着大熊猫。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保护大熊猫的力度不断在加大,我国先后在秦岭地区建立了16个以大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353735公顷。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保护初见成效。一是大熊猫的栖息环境不断改善,秦岭的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大大加强,发源于秦岭的涓涓清流汇入汉江,成为南水北调中线的重要水资源,如今,这里的水还承担起了滋润关中大地的使命。二是大熊猫种群数量不断提升,第四次大熊猫综合调查结果显示,秦岭地区野外生存大熊猫345只,种群密度0.096只/Km2,为全国最大。1985年3月,一只罕见的棕白相间的雌性大熊猫“丹丹”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人们发现和抢救,截止目前,人们在秦岭地区先后发现了6只棕色大熊猫。三是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大熊猫的邻居日益增加,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刘荫增研究员在秦岭的深山中发现世界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三十多年来增加到两千多只;金丝猴、羚牛、林麝等珍稀濒危动物的种群数量也逐年提升。

    得益于物种的保护,秦岭的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大幅度提高,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郁郁青青的景象;四时景色怡人,春天姹紫嫣红,夏天绿树成荫,秋天五彩斑斓,冬天银装素裹。

    国家公园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达360587公顷,潜在栖息地面积244601公顷,涉及陕西省佛坪、洋县、太白、周至、宁陕、留坝、城固、宁强、凤县9个县21个乡镇。虽然大熊猫种群数量在增加,栖息地在扩大,但种群数量的增加却伴随着小居群的隔离,栖息地的扩大却伴随着日益加剧的破碎化和岛屿化。2001年,陕西省林业厅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先后为保护大熊猫新建立了8个自然保护区及5条大熊猫走廊带,要将“孤岛”状分布的大熊猫种群重新连接起来,但由于走廊带植被的恢复缓慢和人为等因素,要达到预期效果仍需时日。

    于是,国内学者纷纷呼吁,必须整合保护区,建立保护区群,按照主要保护对象及其生态系统这一管理目标来整合,采取协调一致的管理办法。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初衷就是要树立“生态保护第一”和“全民公益性优先”的理念,提升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代表性,理顺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国家公园理念的提出及其体制试点,承载着综合性配套改革的重任,涉及法律法规、管理体制、保护制度、运行机制、协同共治等多方面内容。

    今年8月19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座谈会在长春召开,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家自然资源资产和国家公园管理机构正式建立,为国家公园的建设和试点工作提供了蓝本。8月28日,陕西省政府发布的《陕西省“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已将秦岭国家公园纳入重点建设规划。该《规划》以秦岭地区现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文化自然遗产、国家湿地公园为基础统一规划,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加快秦岭片区建设。9月26日中办、国办联合出台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

    秦岭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将整合现有的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和分布区,形成一个完整区域和一套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完整体系,确保秦岭大熊猫种群栖息地的完整性。以前秦岭大熊猫面临的种群栖息地碎片化、不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困难等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就是大熊猫保护的升级版。

    几点思考

    一要善于发掘,抓住重点。大熊猫以其珍稀而被国人誉为“国宝”;秦岭大熊猫作为大熊猫的一个亚种,数量稀少,被誉为“大熊猫中的美人”;秦岭的棕色大熊猫不但罕见,而且是唯一可以拍彩色照片的大熊猫,堪称“国宝中的国宝”“美人中的美人”,是秦岭的物华天宝哺育了它,是秦岭的钟灵毓秀养育了它。棕色大熊猫的身世至今仍是个迷,它应该成为我们今后研究秦岭大熊猫进化的重心,研究秦岭生态的重点,做好秦岭大熊猫保护的重中之重。

    二要善于创新,抓好宣传。要做好生态文明的建设,做好大熊猫保护工作,就要突破常规思维,大胆创新,多角度、多方面考虑。努力将秦岭大熊猫保护与生态文化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掘、发扬具有秦岭特色的大熊猫文化,使文化内涵和文旅结合。游客在亲近自然、休闲娱乐的过程中体验野生动物和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生态文化内涵,不仅能深深地吸引民众,而且能在众多的自然保护区中脱颖而出。

    三要善于规划,抓住机会。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统筹规划,利用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契机,建立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制度,依托国家公园优势,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熊猫文化产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

    四要善于学习,加强合作。大熊猫不但是科研的主体、保护的对象,也是对外交流的使者、文化传播的载体。要实施走出去战略,要与国内的同行展开合作,相互取经、相互学习,建立广泛的实质性合作关系,实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推动大熊猫保护走向世界,成为全球物种保护网络的主要成员和领导者。

    秦岭是美丽的,秦岭是博大的,秦岭宽广的胸怀包容着大自然的生灵,使她真正成为动植物的天然庇护所。生态保护也好,国家公园建设也罢,都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为人类、为自然保留一片处于原生态的、体现自然之美的环境,让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秦岭生态的保护任重而道远,生态文明建设大有可为,新时代,新趋势,新时期,新使命,唯有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不懈努力奋进,一个色彩缤纷、芳香四溢的美丽中国必将呈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岭之魅 生态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dh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