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选择你擅长的而不是热爱的”。
为什么?
罗振宇老师说:去做你自己做起来毫不费力、但别人需要非常刻意的事情。
在《财富方程式》里面也指出了这个常见的误解——不要追随热情。为了热情人愿意做没收益的事,容易被剥削。追求天赋,所谓天赋,就是别人看来很难,但对你来说并不难、甚至还很有趣的、容易做得比别人更好。
其实我一直觉得兴趣和热情是工作选择的重要依据,擅长的东西你未必会喜欢。但是在做了十几次心理咨询后,今天重新看到这个观点,我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
我反复和咨询师诉说自己在工作中的挣扎:
“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没有热情、不想精进,我觉得现在的工作没有成就感。我知道被热情充满的我是什么样子,不过那些热情也都没有持续到现在,只持续了大概几个月、几年。我想找回这种热情,现实是,真的很难找回来,现在做这些事情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可能是环境也可能是心境变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是因为我缺乏坚持、畏惧困难吗?”
其实不是我不够坚持,而是热情本就会逐渐消失。我想靠始终如一的热情让长期的旅途更加轻松、愉悦,这是不现实的。在热情开始消减的时候,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件事对我而言的意义,我会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想以此为生或是一直坚持下去。也许,这些热爱的意义在于它们曾经存在的时光,以及为当下的我留下了一些什么。
“做你热爱的事”,这毋庸置疑。
“把热爱的事变成工作”,这却是缺乏依据的误解。
你当然可以频繁换工作,这没有问题。但如果你是基于想要走得更久的初心而选择热爱的事情作为长期工作,那就要重新思考了。长期主义靠的是与付出成正比的收获,而不是难以掌控的感觉。
我开始接受这个观点,长期的工作不是追着热爱,而更应该做你自己擅长的事。什么是擅长呢?我认为擅长就是你在这件事上有独特的天赋,能经常体验到心流。
所谓擅长,是你做一件事情比别人做这件事情更轻松,角度更刁钻,做出来的气质更为独特。做自己擅长的事,不是让你待在自己的舒适圈,舒适圈是简单的重复,做自己擅长的事是深挖内心。
《等一切风平浪静》,刘同
热情可抵岁月吗?其实很难保证。如果还没有找到你认为可以热爱一辈子的事,不妨换个角度想,热爱减退本身就是很正常的,热情可以让你在一段旅途走的更快,但我们不应该把能否走到终点寄托于无法控制的热情。
工作的现实意义是维持一种生活状态、获取生存资料。比起热爱,擅长是更能支撑我们工作并不断精进的养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