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布一款产品的角度来看,测试过程的目的是:发现缺陷、降低风险、保证产品质量。
测试过程的环境有哪些?
一款产品的生产流程,从研发到上线会依次经历: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
开发环境:程序员用于开发的环境,以开发和调试效率为导向,配置比较随意,是最基础的环境。
测试环境:测试人员用于测试验收的环境,以最大化的模拟最终效果为导向,配置要与生产环境基本一致,是开发环境到生产环境的过渡环境。
生产环境:用户用于使用和体验的环境,也称为正式环境或真实环境,是最重要的环境。
测试过程的规范流程是怎样的?
测试过程为实现3个目标:发现缺陷、降低风险、保证产品质量,测试人员需要从项目立项、需求评审的早期阶段开始参与,并在过程中不断与产品、设计、程序员等职能成员协同配合,从而让问题更早发现和解决,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产品。
为更好的表示测试过程的必要性,附一张比较规范的流程图(虽然简陋)以作示意。
测试过程示意图说明:一般在上线完成之后,还有一个回归测试环节,即测试人员在生产环境下进行测试验证。旨在排除由于生产环境和测试环境的差异等原因导致的风险,确保新产品在生产环境中也能稳定运行。
测试过程中的产品工作有哪些?
回想产品流程,测试过程是对产品和研发过程的检验,是对需求的完成度、研发有效性的评估。
回到产品人员在项目管理中的职能:保质、保时间。
保质:保证质量。保证需求多方都满意,就要有达成共识的验收标准,包括PRD和测试用例设计。这里,你需要维护一个文档,有质量要求的修订记录和备注,并不断与测试和研发人员达成共识、周知。
保时间:保证按时交付。一般情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为达成时间计划,尽可能将测试人员的工作项拆分细化。如测试用例设计-时间段1,第一轮测试-时间段2等。这里,你需要按照既定的时间点不断跟进、评估风险、制定新的方案或新的时间点,达成共识、周知。
时刻记得产品人员要满足:让用户、产品团队更快乐。你会发现,一些思路和方法是通用的。
如何在测试过程中更多发挥产品人员能量?如何更好的、更有效果的分配时间?
欢迎来聊下你的观点吧~
Openself
2017.2.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