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传习录》下301——心即理与知行合一

王阳明《传习录》下301——心即理与知行合一

作者: 无住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4-01-30 17:22 被阅读0次

原文直解

门人问曰:“知行如何得合一?且如《中庸》言‘博学之’,又说个‘笃行之’,分明知行是两件。”
先生曰:“博学只是事事学存此天理,笃行只是学之不已之意。”

【直解】门人问:“知行如何能合一呢?《中庸》说‘博学之’,又说‘笃行之’,分明把知行分作两件事。”
先生说:“博学只是在每件事上学习存养天理,笃行只是学习不能停息的意思。”

又问:“《易》‘学以聚之’,又言‘仁以行之’,此是如何?”
先生曰:“也是如此。事事去学存此天理,则此心更无放失时,故曰‘学以聚之’。然常常学存此天理,更无私欲间断,此即是此心不息处,故曰‘仁以行之’。”

【直解】又问:“《易》说‘学以聚之’,又说‘仁以行之’,这个该如何理解呢?”
先生说:“这样说也是没有问题的。每件事上学习存养天理,那么此心就没有放失的情况,所以说‘学以聚之(学习以让此心聚集天理)’。常常学习存养天理,而没有私欲间断,这就是此心不息之处,所以说‘仁以行之(按仁道做事以践行天理)’。”

又问:“孔子言‘知及之,仁不能守之’,知行却是两个了。”
先生曰:“说‘及之’,已是行了,但不能常常行,已为私欲间断,便是‘仁不能守’。”

【直解】又问:“孔子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知行就是两个了。”
先生说:“说‘及之’,已经是行了,但是没有做到时时刻刻行,就是被私欲间断了,这种情况就是‘仁不能守’。”

又问:“心即理之说,程子云‘在物为理’,如何谓‘心即理’?”
先生曰:“‘在物为理’,‘在’字上当添一‘心’字,此心在物则为理。如此心在事父则为孝、在事君则为忠之类。”

【直解】又问:“心即理的说法,程子说‘在物为理’,为何先生却说‘心即理’?”
先生说:“‘在物为理’,‘在’字上应当添一个‘心’字,此心在物则为理。例如,此心在事父则为孝、在事君则为忠等。”

先生因谓之曰:“诸君要识得我立言宗旨。我如今说个‘心即理’是如何?只为世人分心与理为二,故便有许多病痛。如五伯攘夷狄、尊周室,都是一个私心,使不当理。人却说他做得当理,只心有未纯,往往悦慕其所为,要来外面做得好看,却与心全不相干。分心与理为二,其流至于伯道之伪而不自知。故我说个‘心即理’,要使知心理是一个,便来心上做工夫,不去袭义于义,便是王道之真。此我立言宗旨。”

【直解】先生接着说:“各位要明白我立言宗旨。我如今说个‘心即理’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世人把心和理割裂了,因此便有许多病痛在。例如,春秋五霸尊王攘夷,都是一个私心,并不占理。人们却说他们做的合理,只是心地未纯,就羡慕他们的作为,要求外面看起来好,却和心完全不相干。把心和理割裂开来,结果流于霸道的伪诈而不自知。因此我说个‘心即理’,是要使人明白心和理是一个,就要在心上用功,而不是做表面合于义的功夫,这才是王道的真意所在。这是我立言之宗旨。”

又问:“圣贤言语许多,如何却要打做一个?”
曰:“我不是要打做一个,如曰‘夫道,一而已矣’,又曰‘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天地圣人皆是一个,如何二得?”

【直解】又问:“圣贤的说法有很多,为何要合成一个?”
曰:“不是我要合成一个,如‘夫道,一而已矣’,又‘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天地圣人都是一体的,如何能割裂?”

笔记

此条谈两个命题:知行合一、心即理

心即理

什么是理?
理有两类,事理和物理:

  • 事理:人做事时的理,曾子讲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忠、信、学而时习之等,仁义礼智信都是做事之理。当人做某事时,应当以何种心态做,就是事理。如对待父母应当孝顺,对待朋友要有信用。这些理都是自己内心原本就知道的,也就是不虑而知的良知。理在心中,不在心外。在心外讲仁义礼智信,都没有着落。因此说心即理。
  • 物理:所谓客观对象的知识,比如化学中分子的结构,比如物理中的三大定律等。比如各种礼器的名称和用法,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这种知识不是不虑而知的,对待这种知识,就是去学习、去问、去归纳、去推理、去实验。但是是否要去研究某个知识,以什么心态去做知识研究的工作,是事理,是良知的范畴。研究知识的过程是将心注入,摄物归心的过程,即专注地探究物,以感知、逻辑去研究物,然后建立对物的认知模型。这里依然离不开心。

在心学的概念里,心即理的理是指事理。

知行合一

首先确定知行合一中知的范畴,这里的知是不虑而知的良知,是事理,不是物理,不是知识。
所谓事理,知行是不可分割的,说知孝,必然是行孝才能算是知孝,说知专心致志,必然是专心致志做事才能算是知专心致知的理。
我们现在容易把事理作为一种知识,如果将其作为一种知识对待,只是背诵讲述论证,其实都不是真知。事理,只有在人做那件事的时候才能充分地认知和践行,离开事谈事理,就是空谈了。博学之、学以聚之是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都在心上体会天理,遵从良知做事。

相关文章

  • 能能读书《传习录》3跟着王阳明学什么?

    能能读书《传习录》3 跟着王阳明学什么? 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心学的“四句教...

  • 疗愈的三个步骤

    王阳明说凡是感知所到之处即为心,心即 理。 在《传习录》之《黄以方录》 问王阳明什么...

  • 王阳明40句修行智慧

    以下摘录,皆出自王阳明《传习录》等著作。 1、欲修身,先养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心即理。天...

  • 心学笔记01

    最近继续读《心本光明》这本书。 王阳明有三个最重要的理论发现: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心即理,是在王阳明被贬贵...

  • 王阳明《传习录》摘录1

    王阳明《传习录》摘录1 1、欲修身,先养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

  • 【《传习录》摘要2】王阳明的思想——心即理

    【《传习录》摘要2】王阳明的思想——心即理 “心学”的核心概念自然是“心”,如何重建心体、发明本心,是王阳明思想的...

  • 心学

    王阳明心学有三个部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王阳明年少时候还是程朱理学的天下,那时主张格物穷理,认为...

  •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明朝大儒王阳明心学的思想精髓,与“致良知”、“心即理”并称为王阳明心学的三大纲领。王阳明也被称为中国...

  • 修习之气

    王阳明心学这几年很流行,心学的心即理、知行合一、事上练……这些观念也深入人心。 就心即理而言,可囊...

  • 知行合一是圣人的专属!

    了解到王阳明心学最根本的思想“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 王阳明创建心学,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习录》下301——心即理与知行合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oy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