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指标分解的最后,一定要落实到组织中的每一个部门,一旦把具体的指标落实到具体的组织部门、落实到人头上,这就引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管理概念:“目标管理”。
1-“SMART”原则
目标管理的“聪明原则”认为,好的目标应该满足SMART这五个单词所具有的特征。
S,代表了具体的意思,也就是说,好的目标应该是非常清晰具体的,而不是抽象模糊的。
M,代表了可衡量的意思。可衡量的最大意义,就是管理者可以在整个事情的进行过程中,来不断对进度加以考核。“过程中的可衡量”,就是“控制”。如果一件事情在过程中没有办法衡量,管理者其实就失去了控制。
A,是指目标是可以达成的。
R,是结果导向。SMART原则的意思是:好的目标都应该是为了达到最终结果的,而不是关注于行动和执行过程的。SMART原则认为,有效的目标必须要和最终结果直接相关,而非重点关注间接性指标,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业绩、控制业绩。
T,指“时效性”。时效性,是指完成任务的时间,好的目标一定要有时间的限制,必须要明确在多久可以达到目标。
总之,聪明原则就是说:好的目标一定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结果导向的,以及有时效性的”。
2-勇于质疑
在了解了SMART原则积极的一面之后,我们就要问一问自己:这五条原则,是不是非常清晰地概括了业绩目标设定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1954年,德鲁克《管理的实践》书中,他提出了目标管理的观念和方法。从此之后,目标管理才被企业广泛采用。
3-德鲁克的“目标管理”
德鲁克最早有关“目标管理”的论述,和我们今天的观念,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今天讲的业绩目标,是强调上级给下级定目标,然后,我们讨论SMART原则,是希望将这些目标定得更具体、可测度、可达到、结果导向,我们希望在这些术的层面上,把事情做到极致。可我们却忘了“道”这个层面的东西。
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这个概念的时候,是在一种反对靠压力来进行管理的语境里面谈事儿的。在德鲁克的观念里,目标管理恰恰是和自我控制的理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也将之称为一种新的管理哲学。我们在搞了这么多年目标管理的时候,恰恰忽略掉了这种最重要的东西。
德鲁克在书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每位经理人必须自行发展和设定单位的目标。当然,高层管理者需要保留对目标的同意权,但发展这些目标是经理人的职责所在。在另外一处,关于经理人参与业绩目标设定的时候,德鲁克又说:经理人只有参与感还不够,他必须负起真正的责任。
真正的责任,就是经理人设定的目标,一定要反映企业需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上级主管的需求。经理人必须要态度积极,认同企业的目标,了解企业的目标是什么,企业对他有什么样的期望,为什么企业对他有这样的期望,企业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他的业绩。
德鲁克说:目标管理的最大好处是:经理人因为这个方法可以自我控制业绩了。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烈的工作动机:他们想要有更好的表现,而不仅仅是达到目标,他们会因“目标管理”(这是德鲁克意义上的目标管理),而制定出更高的业绩目标和更宏伟的愿景。德鲁克还说:即使有了目标管理,企业的管理团队不一定能够同心合力,方向一致,但是如果要通过自我控制来管理企业,就必须要推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在于,我们能够以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来取代强制式的管理。
我们理解目标管理,如果仅仅理解到SMART原则,还不够。德鲁克说了,靠压力进行管理,压力消失之后的三周,事情将会退回到原来的样子。所以,目标管理的本质,不是上级定目标,你来执行,然后,上级考核你。而是上级和你一起来理解公司的目标,一起来制定你的业绩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