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母亲教育学校婚姻育儿
第一节 母亲“1.0版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之时代

第一节 母亲“1.0版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之时代

作者: 田园泥土香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21:29 被阅读211次

《新时代母亲:只有升级到“7.0版本”,才是“与时俱进”的母亲教育》

第一节 母亲“1.0版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之时代

写在前面的话

如今,随着社会的文明进一步发展,男女之间,没有什么高低之分,都是人人平等的时代;可是,在古代男人的地位比女人高很多,尤其是中国,在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里,传统的封建文化濡染了中国人畸形的女性观念,女性世界成了封建文化残酷肆虐的重灾区:什么“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还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这些封建伦理纲常,锁定了女性的言行空间,也锁定了女性的思想领地。

所以,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她们政治上没有权利,经济上不独立,婚姻上不自由,也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统治者自己“昏愦腐朽、荒淫无度”导致国家灭亡,统治者认为这是女性导致的,什么“有才男子称霸王,有才女子便国亡。祸乱不是从天降,大都由于妇人生。”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统治者对于女性的极为不尊重,这让无数个优秀的女性,在哪个时代没有成为“巾帼英雄”。

电影导演黄莉 图片 来源于 视频 截图 与 题目 无关

不过,在轰轰烈烈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的女性才真正觉醒:优秀的女性一如既往地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英勇地投入到女性自身的解放运动中,这就让邓颖超、向警予、蔡畅、刘清扬等,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杰出领导者。

真正成为“自古女中多豪杰,女人不比男人差。”

同时,在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在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也逐步用马克思主义女性观来研究中国的女性解放与男女平等问题。

女性的的言行真正的放开,女性的思想真正开始解放。

她们言行自由,可以说自己要说的话,可以办自己要办的事。

建国后,毛泽东主席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

于是,中国的女性天生的“善良、温柔、细腻、勤劳、勇敢、智慧”,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

可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中国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基本上还是按照“祖传”的“老一套”,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够真正的“与时俱进”。

想一想,谁不是母亲所生?谁没有母亲?

可是,母亲,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没有“合格证”,没有“驾驶证”,没有“升级”,母亲教育孩子,基本上还是“原地踏步走”。

于是,高科技的今天,没有拿到“驾驶证”母亲,在掌握家庭教育“方向盘”的时候,往往出现很多不应该发生的“交通事故”,制造很多人伦惨剧、悲剧。

教育孩子,是母亲历练自我的一场“修行”。

教育孩子,是母亲人生成长的一次“升级”。

母亲如何“修行”?

母亲如何“升级”?

一切来源于,母亲的“自我教育”!

母亲的“自我教育”,就是母亲教育,简称“母教”。

其实,“母教”是一个词语,两层意思:一个是母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另一个是指对母亲如何自己进行的自我教育?

也就是说,母亲通过学习,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否则,母亲教育自己的孩子,很容易让我们的母亲走入误区,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过程!”

母亲教育孩子的过程,是母亲“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母亲与孩子一起成长、同步发展、共同进步、品尝生活”的过程。

可是,我们的母亲恰恰,没有这方面的准备,我们的母亲,只知道,我生了你,你就是我的孩子,你就得听我的话,我叫你怎么,你就怎么。

这就是,女人结婚以后,有了孩子,升级做母亲,教育方法没有升级。

不同年代的母亲教育,就会教育出截然不同的版本的孩子,

母亲教育孩子,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有不同的教育“版本”。

比如,50年出生的母亲教育出来的孩子和60年教育出来的孩子是不相同的。

同一个时代,母亲教育孩子理念不同、教育方式不同,教育出来的孩子也是不相同的。

新时代的母亲教育,母亲教育孩子的“版本”,应该升级到新时代的“版本”上面来,才是真正的“与时俱进”。

那么,何谓母亲“1.0版本”?

第一节 母亲“1.0版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之时代

何谓母亲“1.0版本”?

如果把“西周初年至春秋”前后1000多年,那个时代比作是“1.0版本”的话,那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之时是“2.0版本”。

为何“西周初年至春秋”前后1000多年,比作是“1.0版本”?

主要是,当时的统治者,对于女性的极为不尊重。

表现在哪里?

一、“有才男子称霸王,有才女子便国亡。祸乱不是从天降,大都由于妇人生。”

由于,当时的统治者自己“昏愦腐朽、荒淫无度”导致国家灭亡,可是,统治者认为这是女性导致的,什么“有才男子称霸王,有才女子便国亡。祸乱不是从天降,大都由于妇人生。”

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无中生有,不仅是对于女性的不尊重,而且是对于女性的侮辱

所以,就把这个时代,比作母亲教育“1.0版本”。

在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不尊重女性的国家,为什么这样说?

我们从《诗.大雅.瞻卬》中所说的就可以看出。

《大雅.瞻卬》对于女性的不尊重与侮辱,表现在“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什么意思?

用现在的话,有5个意思——

1.“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女人不能有才能,女人有了才能,就亡国;有才男子能建国,有才女子能国亡。

2.“懿厥哲妇,为枭为鸱”:女人的角色,就是传说长大后食母的恶鸟,尤其是,有才能的女人,就是一个猫头鹰。可恨此妇太有才,变成枭鸱发恶声。

3.“妇有长舌,维厉之阶”:女人是长舌妇,灾难邪恶的根源;女人多嘴舌头长,祸乱都由她造成

4.“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女人是制造祸乱发源地、大本营;祸乱不是从天降,大都由于妇人生

5.“匪教匪诲,时维妇寺”:女人的枕头风,是王行暴政的根源;王行暴政无人教,就因爱把妇人听

为什么女人的“枕头风”这么厉害?

何谓“枕头风”?

“枕头风”,【百度百科】的解释是这样的:“妻子或情妇在枕上怂恿的话;多指干预男方的事务”。

事实上,通常指妻子晚上跟丈夫说说话,针对某个主题,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这就是“吹吹枕头风”。世人常把妻子向丈夫说的悄悄话比喻为“枕边风”。

实际上,在生活中,特别用于,有人有求于一人男人,但是不能直接求助,或这个男人不听请求者的话,怎么办?这时只能“曲线救国”,先求助于那男人的妻子或情妇,让那个男人的妻子向她丈夫吹吹枕头风,说说好话。最后,这枕头风发生效用,那男人同意帮忙了。

关于女人“吹枕头风”的问题,这个吗,有可能,至于女人是制造祸乱发源地、大本营,是不可能的。

女人干什么?

《女孝经》说得好——   “为妇之道,分义之利,先人后己,以事舅姑,纺绩衣裳,社赋蒸献,此庶人妻之孝也。《诗》云:‘妇无公事,休其蚕织。’”(庶人章第五)

其中,“妇无公事,休其蚕织”,就是《诗经·瞻卯》里面的一句话。

“妇无公事,休其蚕织”,女人不该理朝政,只能洗衣做饭、纺花织布、生儿育女。

如此,像武则天这样的人的不可能出现的。

不过,《瞻卬》所提出的问题,既可以从史书中得到印证,又可以补充史书记载的疏露与不足。周幽王宠幸褒姒、荒政灭国的主要史实是:自从幽王得到褒姒,宠爱不已,荒淫无度,不理朝政。一是为买千金一笑动用烽火台,诸侯以为敌寇侵扰前来救驾受骗气愤而回,多次戏弄后失信于诸侯,从此不再来勤王。二是重用佞人虢石父,此人"为人佞巧,善谀,好利","国人皆怨"(《史记·周本纪》语)。三是欲废申后及太子宜臼,而以褒姒为后、以褒姒子伯服为太子,因而激怒申后勾结西夷、犬戎攻周,杀幽王而灭西周。《瞻卬》所反映的内容较信史更为广泛、具体而深刻,诗中列数周幽王的恶行有:罗织罪名,戕害士人;苛政暴敛,民不聊生;侵占土地,掠夺奴隶;放纵罪人,迫害无辜;政风腐败,纪纲紊乱;妒贤嫉能,奸人得势;罪罟绵密,忠臣逃亡。全面而形象地将一幅西周社会崩溃前夕的历史画面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大雅·瞻卬》360百科)

《瞻卬》的作者是谁不得而知。他或是周朝有血性的宗室,或是朝中正直的显要权臣,或者是一个受迫害的谏诤者。无论他是何人,他对周幽王统治下的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及倒行逆施是深恶痛绝的,所以对幽王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严正批判,对贤臣亡故、国运濒危的现实,深感惋惜和痛心疾首。诗人尤为痛切的,是"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其人之"亡",或丧亡、或杀戮、或贬黜、或隐逸、或逃亡。贤人君子乃国之栋梁,蓍旧老成乃邦之元气,今元气已损栋梁将倾,人亡邦瘁,天神俱怒。诗人的感情难以抑制,有如火山熔岩喷薄而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在第五章劈头就是两句诘问:"天何以刺?何神不富?"真乃抢天呼神,捶胸顿足,悲怆不已。继之从心田涌出三句"人之云亡",悲叹惋惜怅惘之意不可名状,又在一再申述"维其优矣"、"维其几矣"、"维其深矣"中长吁短叹忧心忡忡,在"心之忧矣"、"心之悲矣"中将痛切之情表露无遗,激荡的情思言之惨然。诗句就是在这样的回环往复、音节凄楚中,催人泪下,把孤臣孽子的一片赤诚之心呈现在光天化日之下,令人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一位悯时忧国、具有热血心肠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大雅·瞻卬》360百科)

《诗经·瞻卯》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讽刺周幽王乱政亡国的诗。周幽王昏愦腐朽,宠幸褒姒,败坏纪纲,任用奸人,斥逐贤良,倒行逆施,招致天怒人怨;北方犬戎趁机入侵,杀周幽王于骊山下,遂导致西周灭亡。

纵观全诗,褒姒当年基本是这样的:美艳动人、能言善辩、野心勃勃。简而言之,有御夫之貌,有治国之才。

周幽王得到褒姒后,对她很是宠爱。前778年,褒姒为周幽王生下儿子姬伯服。从此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宠爱,最后竟然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为王后,姬伯服为太子。

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姬伯服被杀于骊山之下,褒姒被犬戎掳走,从此下落不明,西周灭亡 。

诗经》:"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司马迁史记》:"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襃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春秋讥不亲迎。"

刘向《列女传》:"褎神龙变,寔生褎姒,兴配幽王,废后太子,举烽致兵,笑寇不至,申侯伐周,果灭其祀。"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该句典出自《诗经·小雅·正月》中。赫赫:声威赫赫。这个句典的意思是:声威赫赫的周朝宗室,是褒姒毁灭了它啊!

其实,假如褒姒和幽王宫变成功,未免不是如圣母贤王般被人称颂至今。只可惜,败者成寇,她成了西周的罪人。

谁都知道,周平王是幽王之子,杀了父亲,他还要替王室遮脸,不拿褒姒做法,如何交代天下。不能直言幽王,不能贬斥权臣,只能拎个女人出来游街示众了,真是那个时代对于女人的排斥——“女色祸国”论。

全诗七章,第三章认为,祸乱的根源是女人得宠,而其害人的主要手段是谗言和搬弄是非

西周初年至春秋,那个时候,统治者认为“有才男子称霸王,有才女子便国亡。”

可见,那时候的统治者,认为男人拥有聪明才智可以成就事业,女人拥有聪明才智,非但不是好事,还是搅乱天下、酿成灾难、祸国殃民的根源。

​我的天,看到没有?

统治者,把前朝的腐败和衰亡统统黑到女人身上,竟然归结到“红颜祸水”的层面上,真是在“开国际玩笑”。

不过,直到北宋以后,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宦者之乱,深于女祸”。

二、欧阳修提出的“宦者之乱,深于女祸”

下面,我们接着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宦者传》,是如何论证“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这个观点?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欧阳修《新五代史·宦者传》)

欧阳修的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这来源比女性的祸患还要深。女性,不过使君王好色罢了。但是宦官的危害,并非在某一处或某一件事情。因为宦官做事情,经常在君王左右,亲近服侍。他们的心思专一,善于忍耐。能讨好以迎合君王的心意,能在小处表现诚实以稳固君王的心,使得君王必定相信而亲近他们。等到取得君王的信任,然后拿福祸来恐吓君王把持朝政。这时虽然有忠臣贤士罗列在朝廷,而君王以为离自己疏远。宦官却服侍起居饮食,不离自己前后左右,显得更为亲近可靠,所以在君王前后左右的宦官日益亲近,忠臣贤士日益疏远,君王的势力日益孤立。势力越孤立,则恐惧祸乱的心情一天天更厉害,而把持君王的宦官,地位日益牢固。……女色的媚惑人,如果不幸而不觉悟,那么祸患就会来临。假使他一旦觉悟,揪起头发,将她驱逐就可以了。宦官为祸患,虽然想悔悟,但时势使君王不能将他们赶走,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所以说“宦官的祸患深于女色的祸患”,即使如此。怎么能不引以为戒呢?”

欧阳修,就拿唐昭宗李晔举例子, 是第19位皇帝,他是889——904年在位的, 在位16年,昭宗即位时,黄巢起义虽已失败,可是他曾重用宦官,后任用崔胤为相,抑制宦官势力,宦官刘季述等伺机作乱,一度囚禁唐昭宗。 让朱温成为了中原霸主,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此后唐昭宗一直受制于李茂贞与朱温。因此宦官之祸,远甚于“女祸”,女人干政,尚能捽而去之,宦官之祸,一旦养成,很难去除,所以更值得警惕。

这是欧阳修《新五代史·宦者传》评论中的一部分。主要是讲宦官之,深于女。文章详细描述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从而警告帝王们不要渐积养祸。

三、历朝历代更迭:大都是宦官专权,与女性关系不太大

宦者之乱,为何来源于专权?

何谓宦官?

事实上,宦官就是太监。

太监,在文书上的称谓很多,例如有阉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监等等。这些男子生殖器官被阉割后失去性功能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这批人是历代王朝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奴仆。

比如,唐朝第4位皇帝,唐中宗李显,  宦官总数增至3000名,被授7品以上者多达1000人,玄宗时,宦官多而滥,仅4、5品者就在1000人以上。授予3品左(右)监门将军衔者大有人在 。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膨胀,有的甚至封王爵,位列三公 ;部分宦官还染指军权。肃宗时,设观军容使,专以宦官中的掌权者充任,作为监视出征将帅的最高军职。

据记载,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才全部用阉人。这是由于在皇宫内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后、妃以及宫女等,女眷较多,如果允许男侍出入,难免会发生秽乱宫帷的事。所以绝不允许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宫内当差。

中国历史宦官专权最严重的时期,是“东汉、唐、明”三朝。

从历朝历代的更迭,基本上都是宦官专权导致的:帝王骄故里淫逸,又要防止大臣们的野心,势必依赖一批逢迎残忍的小人。

自秦而汉,自唐而明,宦官之祸,愈演愈烈。

所以,历朝历代更迭,大都是宦官专权,与女性关系不大。

结束语:欧阳修的“宦者之乱,深于女祸”KO“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统治者,自己无能,亡国罪责,他们不背,却一股脑的推给广大的女性。

亡国罪责之“锅”,中国的女性一背,就是几千年,这是中国的悲哀。

这种中国式的悲哀,直到建国后,才终止。

欧阳修提出的“宦者之乱,深于女祸”论证,是正确的,一方面是给女性开脱亡国的罪责,另一方面还是对于女性的尊重。

所以,欧阳修的“宦者之乱,深于女祸”KO“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不过,封建统治者,为了进一步的对于女性的摧残,不仅,不让女性读书识字,又提出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子有德便是才”。

这是什么逻辑?

这是母亲“2.0版本”,“女子无才便是德”之时代的逻辑也!

“女子无才便是德”之时代,在这个愚蠢的逻辑下,中国的女性就不接受教育吗?

 回答:否!

 那么,中国的女性又是如何接受教育?

敬请阅读 第二节 母亲“2.0版本”:“女子无才便是德”之时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节 母亲“1.0版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之时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sf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