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古事闻
《读<史记>----走近楚霸王》

《读<史记>----走近楚霸王》

作者: 洪荒野人 | 来源:发表于2019-11-30 17:01 被阅读0次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中国,如果用妇孺皆知来形容的历史名人,一定少不了“项羽”、“西楚霸王”这两个符号的主人。力能扛鼎、破釜沉舟、项庄舞剑、衣锦还乡、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江东父老........中国浩如烟海的成语中,在秦末逐鹿的舞台上,如果说有什么英雄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让大家魂牵梦绕,挥之不去;有哪个英雄留下的成语典故最多的话,除了淮阴侯韩信,应该就属咱楚霸王为最了。在长者或老师的故事外,我们总是既为那个英气逼人、战无不胜的项王倾倒;也为那个妇人之仁、沐猴而冠的项王而长叹;更为那个四面楚歌、死不过江的霸王掬一把同情泪。。。。。。可是,即便老师的故事是那样的精彩,项王的身影却仍如天籁上叱咤风云的雷电,虽鲜活却看不真切。案牍上的古文《史记》已经蒙尘,刹那已中年的我近日又随手翻来,重新尝试着去走近那个战神,走近我们那素日的英雄,以期能更真切地去看一看他沧桑的面容。

    细读《史记》,却越来越不敢面对却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如果上天真让项王统一天下,那才是上天对尘世的不公。

    诚然,我们项王确实有其炫目的光彩:

    一、名门之后,英武逼人

    项羽,昔日七雄争霸时楚国上将军项燕之孙。项氏,世代为楚将,这也是其于秦末争雄时项氏叔侄有着那么强大号召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楚亡后,随季父项梁长于吴中,学剑,学万人敌,力能扛鼎,为人豪气。吴中彼时为才俊汇聚之所,有罪豪杰喜藏匿之地,可《史记》载群英荟萃之地,属项羽英气为最,众多人杰都被项羽所折服,这也是其诛杀殷通举旗后‘少年景从'的原因。

    二、军略超凡,战无不胜

    品那个楚汉争雄的时代,我一直不认为韩信的军事能力超过楚霸王,或者至少二者接近。兵仙却是战术变化多端,攻击手段层出不穷,从其拜将后出蜀破三秦和后来的收服五国的各种战例可得一窥。然项大王破釜沉舟巨鹿之战、3万破56万的彭城之战,亦是奇谋迭出,对阵当世仅次于韩信的彭越时无不胜,其他除垓下一战几乎无往不胜,可见其军事能力之强。而垓下之战则是项羽多年来政略失当,人心丧尽,国势衰微、兵疲将乏,已失尽人才、又是粮道不继、被偷袭、以少对多(10万对40万)的情况下被韩信、张良等各种算计才败。

    三、耿直傲气、小仁

    这点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如从《史记  项羽本纪》中可看出项羽灭秦后,其麾下战将多得厚赏,从这点可以看出其仍重义。如九江王英布封王赐善地,这也是其他原六国不满的原因之一,英布后反叛也是因其受王后心开始变大,生骄气不再像原先听从项羽调令,与项羽生了隔阂又害怕被清算才叛出。

    从其多次听从项伯意见,说明其重亲情;从鸿门宴直接的说出曹无伤的名字,可见其幼稚也能见其耿直;从封章邯等仇敌为三秦王,可见其虽记仇却无汉高祖之凉薄对功臣。甚至章邯被围攻近十个月而灭亡时其见死不救也最多算是政治短视和孩子气的幼稚。

    而无言见江东父老更见其羞耻之心,而反观汉王于彭城之败时为自活,多次将自己亲生儿女推下车来减轻马车重量以逃亡。

    而项王之败,愚见也有以下几条:

    1、残暴好杀,失天和

    项羽自出道以来,多次屠城,《项羽本纪》这篇偏重对其褒扬的史书中也明确记录了其多次屠杀记录。虽我不认为坑秦军真的有二十万(也是由于诸侯薄待秦降卒导致军心不稳,军粮又压力大的情况下,有所杀,可以理解,但应该不至于全杀,否则三秦王难以自安),但其多次屠城却难以原谅。上天有好生之德,虽城不降,既然已下之,就该设法安民,而妄杀,岂是天道?

    另灭秦之战中,由于三齐王的原因,田荣与项羽始终不对付。虽然确实不能怪项羽,但后来灭田荣时,齐人都已经投降,甚至帮助楚军杀死了田荣,项羽却“多杀掠齐人”,导致齐人哗变。当其时,不学汉王约法三章,取信于齐人,却暴虐之,其政治何其幼稚、秉性何其残暴,太崇尚武力和睚眦必报了。须知,齐楚接壤,又接近霸王都城,这下好,后来齐国始终在田横带领下于楚汉之争中与彭越一起骚扰项羽后方,让其疲于应付。总言之,格局太小了,可能在霸王心中,我就是楚人,他们不过是齐人,齐人都不是好东西。他就没想过统一天下,善待万民,他们都可以变成我项羽的子民。

    2、舍关中山河之险

    秦国能与六国对峙累代,多亏于其山河之险,四面多雄关高山,内有黄河滋润的关中平原,多好的立业之基啊。细观中国历代定都之所,多以长安为首选。项羽却舍此而就无险可守的彭城(今徐州),不过是那点衣锦还乡的虚荣和自矜武力而已。就算你强大到无人能敌,那你的后代呢?

    3、刚愎自用,听不进意见

    鸿门宴不听范曾,荥阳之战更是不听范曾,甚至烹杀因劝其立关中无果而发牢骚的儒者。用另一种方法犯了秦二世擅杀立威却堵塞忠臣能人之言路的结果。老大太强了,认为下面的人都不如自己,下面的人或不愤,或才华无处施展,又言无所用还有杀头的危险,难以荣华富贵,那就只能跑了,另觅高枝,所以其麾下不是跑到刘邦处,就是跑到韩信处。

    4、不守王道,不能忍

    项羽一生崇霸道、兵道,不守王道。不懂抚民安民如此,杀宋义与怀王亦如是。宋义作壁上观,欲待秦赵杀的筋疲力竭再出兵时收渔翁之利,从楚国的利益出发原也无可厚非,项羽不过是为了夺回怀王从其手中收走平衡给宋义的权力罢了(项梁死,义帝瞬间夺权收回了项氏兵马权力,用多人平衡其势力,项羽不满),找了个借口又有后来的赫赫武功也算过的去,可放杀义帝就说不过去了。其完全可以挟天子以另诸侯,毕竟怀王是当时的共主,这是多好的大旗和名分啊!就为了自己那点野心,不能忍屈居人下而直接弑君(强如魏武、司马仍只愿做文王)。。。。。。也难怪,项氏叔侄是有弑君的血统的,当年项梁杀楚王景驹虽也是权力斗争必然性,但也是弑君啊,可能项羽觉得杀就杀了。谁敢说什么?我灭了他!

    5、无人可用

    其实项王麾下当年何其群英荟萃,可惜时日流转,全被其折腾到其对手那了。有一范曾终不听而被间走而死,其余龙且、钟离眜等虽猛,却无将才谋略。否则一旦项王被汉王对峙,分身乏术,彭越每次来袭粮道时,项王但凡派将迎敌,无不败,且大败。自身前去倒是破了彭越,这对峙留守的人又撑不住了,损兵折将、丧土失地。

    想楚汉四年,项王之败,总败于不得人心,虽偶以力聚之,然越旷日持久越是势力消退。想当初鸿门宴时项羽拥兵四十余万,诸侯俯首、人杰多出其麾下,后垓下对决时,诸侯尽叛而亡,只剩疲兵十万,少粮更少人才,积重难返。战略方面,前面略有涉及,多项举政失当不说了。战术方面,前有汉王与其坚壁对峙(知道你厉害不和你打就厚垒坚守对峙,有本事你飞上来打我啊)!然后施展外交捭阖分化项羽阵营,另有彭越、齐国整个楚汉四年都在袭击其粮道。项羽麾下每派人与之对战,全败,而项羽能胜之却总是顾此失彼;第三,刘项保持对峙,淮阴侯一直在旁练兵、逐步收五国,剪除羽翼,壮大汉王势力。当项氏越衰之时,汉王越来越强,终于挟泰山之压顶之势,我们的霸王回天无力了。

    惜乎,如此强大之项羽!你如果弱点,可能会是不同的结局。就是因为你太强了,自矜武功、刚愎自用,绝天下终被天下绝!然那还会有如此棱角鲜明的项王吗?上天弄人,人无完人,难道众生不过是上天的游戏吗?冬日闲暇涂鸦。

                                                           阳光

                                                     2019.11.3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记>----走近楚霸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iso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