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不仅只是一个人的独处,而是心灵深处情感的缺失。
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世上还有一个小小的我,慢慢地一步步、执着地在向前走。
我没有变成像昆山龙哥那样的社会毒瘤,也没有像心灵捕手里面的威尔那样天赋异禀。我像普通人一样行走在街角,却有着普通人没有的神情。
我害怕他人异样的眼神,即便他们并没有带上有色的眼睛。我不敢大声的说话,不敢与陌生人交流。只因在我小小的世界,从未有过如此繁华。我害怕着人群却又期待着融入其中。
我的身上被贴上了特别的标签,一个融入骨髓,怎么甩都甩不掉的标签,它被人们称之为留守儿童。这就是我,一个孤独却渴望爱的我。
在人前的我落落大方,只因从未涉及“父母”二字。父母在血缘上离我如此之近,在生活中却离我那么的远。作为听话的好孩子,我知道除了目送爸爸妈妈远离别无他法。
我不能像隔壁邻居家的姐姐一样,撒着娇让爸妈带我去游乐场;不能像少不更事的少年一样,心情不爽,就到处惹事生非,只因深知没有人来为我收拾残局。
我只能一遍遍的打开衣柜,来证实爸妈早已离家出发。
我不是不想他们留下,而是我无法改变他们的想法。别看小小的我呀,其实力量很大。我会自己洗衣、做饭和长大。
但渐渐地却发现,我成了独行侠。
铺天盖地的新闻层出不穷,我关注较多却是青少年犯罪、自杀的新闻为何如此之多。
是因为现在的小孩容易变坏吗?是现在的世界变残酷了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纠其原因,要么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爱,要么是父母没能与小孩友好的沟通。
机缘巧合下,看了部电影《六弄咖啡馆》。虽故事的情节不是讲留守儿童,但影片中的男主角却深深地吸引着我。
他不是留守儿童,却是一个由单亲妈妈养大的孩子。他为了喜欢的女孩拼尽了全力,换来的却是女友的远离,母亲的离世。
可能影片有点戏剧化,在这里,不谈三观、异地恋问题。只谈男主角的心灵。从影片的结尾,足以看出,男主是一个心智坚强的人,为何,却选择了一条不归路——自杀。
一条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一群花样年华的少年将被置于黑暗之中(面对着冰冷的牢房),因何而致,我想还是由于情感的缺失,从而导致心灵不健全。
如若影片中的男主有个健全的家庭,当母亲离世时,他会想着家里有爱他的父亲需要他去照顾,生活中有处处为他着想的兄弟需要与他比肩同行。如果他的生活充满爱,那他一定舍不得离开,离开这个世界。
如果生活中的父母,不再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乡下,他们的孩子又怎会心智不熟的犯下一桩桩罪过。如果现实中的父母,懂得与孩子友好的交流,善于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他们的孩子又怎会一言不合,就冲动的从楼台跳下。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陪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远行的父母,不可否认,都是为了这个温暖的家。为了让孩子穿更好的衣服,接受更好的教育。却忽视了自己才是最好的老师,却无视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如此之大。
可能让远方的父母多回家陪陪孩子,亦或是把孩子带在身边是件不现实的事情。因为现在的世界,并不是每个家庭都丰衣足食,他们有不得不离家的理由,但我还是希望远行的父母多与孩子交流,毕竟现在科技如此发达。
我想大多数人都已意识到,处于同一时代的我们,却有着千差万别的差距。不是贫穷与富裕的冲突,不是智商高低的因素,而是由于没有父母陪伴而导致心灵的缺失。
父母与孩子,本就应该生活在一起,不是么?如果此刻的你是父母,就请多关心你的孩子,用你的爱来浇灌他这株花。如果此刻的你是孩子,那就请加倍努力,让你的后辈,生活在父母之爱的照耀下。只有用父母温暖的爱,来浇灌孤独的生命,才会让其开出绚丽的花。
午夜梦回间,我总会回想起他那眺望远方的神情,以及谈论父母时眼中的雀跃。但更不会让我忽略的却是他对于新鲜事物的“恐惧感”。
我知道这种恐惧感不会因为一篇心灵鸡汤就消失,也不会因为心理医生的几句话而化为乌有,唯有父母的陪伴才能让其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的孩子,请不要独立他,可以给他温暖的拥抱,可以给他灿烂的微笑,可以一遍又一遍的告诉他,他的父母是如此的爱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