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外经》--肝木篇第二十五

《黄帝外经》--肝木篇第二十五

作者: 开心农夫天意 | 来源:发表于2023-03-09 06:13 被阅读0次

【题解】

篇名为“肝木”,然而论述肝木竟关系到五脏。其在病则为郁,郁即肝气不平,肝火成燎原之害。其治则在于平肝解郁而已。作为良医,不止肝病治肝,更要兼治“心”,即作思想疏导,俾事半功倍。

原文

少师曰:肝属木,木非水不养,故肾为肝之母也。肾衰则木不旺矣,是肝木之虚,皆肾水之涸也①。然而肝木之虚,不全责肾水之衰者何故?

岐伯曰:此肝木自郁也②。木喜疏泄③,遇风寒之邪,拂抑④之事,肝辄气郁不舒。肝郁必下克脾胃,制土有力,则木气自伤,势必求济肾水,水生木而郁气未解,反助克土之横。土怒水助转来克水。肝不受肾之益,肾且得土之损,未有不受病者也⑤。肾既病矣,自难滋肝木之枯,肝无水养,其郁更甚。郁甚而克土愈力。脾胃受伤气难转输,必求救于心火,心火因肝木之郁全不顾心,心失化源,何能生脾胃之土乎。于是怜土予之受伤,不敢咎肝母之过,逆反嗔⑥肺金不制肝木,乃出其火而克肺,肺无土气之生,复有心火之克则肺金难以自存⑦。听肝木之逆,无能相制矣。少师曰:木无金制宜木气之舒矣,何以仍郁也?岐伯曰:木性曲直,必得金制有成。今金弱木强,则肝寡于畏,任郁之性以自肆,土无可克水,无可养火,无可助,于是木空受焚矣。此木无金制而愈郁也。所以治肝必解郁为先⑧,郁解而肝气自平。何至克土,土无木克则脾胃之气自易升腾,自必忘克,肾水转生肺金矣。肺金得脾胃二土之气,则金气自旺,令行清肃。肾水无匮乏之忧,且金强制木,木无过旺肝气平矣⑩。

少师曰:肝气不平⑨可以直折之乎?

岐伯曰:肝气最恶者郁也。其次则恶不平,不平之极即郁之极也。故平肝尤尚解郁。少师曰:其故何也?岐伯曰:肝气不平,肝中之火过旺也。肝火过旺,由肝木之塞也。外闭内焚⑪,非烁土之气即耗心之血矣。夫火旺宜为心之所喜,然温火生心,烈火逼心,所以火盛之极,可暂用寒凉以泻。肝火郁之极,宜兼用舒泄以平肝也。少师曰:善。

陈士铎曰:木不郁则不损,肝木之郁即逆之之谓也。人能解郁,则木得其平矣。何郁之有。

【注解】

①皆肾水之涸也:明知肾水之涸会影响肝,而更多为七情导致,经问答引出宏论来。

②肝木自郁也:自郁乃病因,有内因,也有外因。

③木喜疏泄,遇风寒之邪,拂抑之事:肝木之气最怕抑郁,喜爱疏通和排泄。疏通则胆汁排泄正常,帮助消化,使脾胃不受其克,此是克中有生之法。排泄则为肾水开通道路,使肾气坚固。这是外因,占肝病的大多数。

④拂抑:拂,反对,顶撞;抑,抑,抑制,压抑。这里是说肝气最怕遭到直接的拦阻和过分的压制。

⑤肝不受肾之益,肾且得土之损,未有不受病者也:危害涉及其他脏腑的很多。

⑥反嗔:反过来责怪,嗔,嗔怒,责怪,生气的意思。

⑦肺金难以自存,听肝木之逆,无能相制矣:五脏皆病,本脏交病,直至发展为硬化的癌变。

⑧治肝必解郁为先:此为治肝的主要治则。

⑨肝气不平,可以直折:这一句我反复揣摩张注,却发现张先生把这句话的意思弄反了。少师听了岐伯对肝气的抑郁致虚的一系列分析后仍觉不解,于是就问岐伯肝气如果不平,可不可以直接把肝气折服,使肝火不生?而岐伯虽然没有直接回答,但却分析了肝尚解郁。既云解郁,等于拉架,假如两者撕扯在一起不可开交,劝架人如果不分清红皂白,强拉硬拽(直折之),打架的人往往会受到损伤。而会劝架的人却会在旁边劝说,使打架双方消气熄火,自然就会分开。或者抢走他们视为贵重的物品,或者假意欺骗,或者为难他们所在乎的人或物,这样既能使愤怒的双方分开,又避免了勉强分开会带来的意外伤害。由此推之,临床上所用的“柔肝缓急”、“舒肝理气”的治疗方法的确是针对肝性曲直性烈如火的性格而采取的最有效的办法。所以说张注认为“肝气不平,可以直折”是有临床指导价值,其实是误解了原文的意思。

⑩木无过旺,肝气平矣:郁解而各脏皆安,但需要结合疏导和安抚,才能取得相得益彰之效;切勿“头痛医头”。

⑪外闭内焚:肝为木脏,木能生火。今肝木条达,则化为无限生发之机。而如果肝气郁闭,木气不得舒畅,则郁而化火,邪火炽盛,必须相关脏腑,这个焚字用得就恰当了。

【直译】

少师说:肝属于木,木没有水就不能涵养,因此肾水是肝木的母亲,肾气衰弱木气就不会旺盛了。肝木的虚弱,都是因为肾水的干涸。但是,肝木的虚弱,不能全部归咎于肾水的衰竭,为什么?

岐伯说:这是肝木自身郁闭。木喜欢疏泄,遇到风寒邪气以及抑郁的事情,肝木动辄气机郁闭而不舒畅。肝木抑郁,必然向下克制脾胃,克制脾胃之土有力,那么木气自身就会受伤,势必向肾水求助。水生木,木的郁气没有解除,反而帮助木气横克脾土。土气怒发,得到水的帮助,转过来克制水。肝木不能接纳肾水的滋生,肾水反而受到了土气的损害,肾水没有不受病的。肾水既然病了,自然难以滋生枯竭的肝木,肝木没有水的涵养,抑郁就更加厉害。抑郁得厉害,克制土就会更加有力。脾胃受伤之后,土气难以转输,必然求救于心火。心火因为肝木的抑郁,完全不能顾及心,心火失去化生的源头,又怎么能生起脾胃的土呢?于是,怜惜土子受到伤害,不敢归咎于肝母过于逆克,反而嗔怒肺金不能克制肝木,于是发动火去克制肺金。肺缺乏土气之生,又有心火的克制,那么肺金难以自保,听任肝木上逆,没有能力去克制它了。

少师问:木缺乏金的克制,木气应当会舒张了,为什么仍然会郁闭呢?

岐伯说:木的本性是曲直,必须得到金的砍伐才能成器。如今金弱木强,肝木势单力薄,郁闭的特性就会更加彰显。土不受克制,水不能涵养,火没有帮助,于是木气虚空,被火焚烧,这就是木缺

乏金的克制反而会更加郁闭的道理。因此,治肝病必然以解郁为先,抑郁解除,肝气自然平和,又何至于克制脾土呢?土缺乏木气的克制,那么脾胃之气自然容易升腾,必然忘了克制肾水,转而去生肺金。肺金得到脾胃二土的气,金气自然旺盛,金令顺行清肃,肾水就没有匮乏的忧虑,并且强金克制木气,木气不会过于旺盛,肝气就会平和了。

少师问:肝气不平和,可以直接平抑它吗?

岐伯说:肝气最厌恶的是郁闭,其次厌恶的是不平和。不平和的极点,就是郁闭的极点,因此平肝是解郁的妙法。

少师说: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岐伯说:肝气不平和,是肝中的火气过于旺盛。肝火过于旺盛,是由于肝木的滞塞。外面郁闭,里面焚烧,不是灼烧脾胃的土气,就是耗散心火的血气。火旺本来应当是心君所喜欢的,然而温暖的火生心,猛烈的火逼心,所以火炽盛到极点,可以暂时用寒凉的药物来泻火。肝火郁闭到了极致,应当同时采用舒散和泄下两种方法,使肝木之气平和。

少师说:好。

陈士铎说:木不郁闭就不会损毁。肝木的郁闭,即是木气逆行的称谓。如果能够解除郁闭,木气就会平和了,还会有什么郁闭呢?

相关文章

  • 《黄帝外经》——肝木篇第二十五(2)

    此木无金制而愈郁也。所以治肝必解郁为先,郁解而肝气自平,何至克土?土无木克,则脾胃之气自易升腾,自必忘克肾水,转生...

  • 《黄帝外经》——肝木篇第二十五(1)

    少师曰:肝属木,木非水不养,故肾为肝之母也。肾衰则木不旺矣。是以肝木之虚,皆肾水之涸也。然而肝木之虚,不全责肾水之...

  • 《黄帝外经》之二十六《肝木篇》

    少师曰:肝属木,木非水不养,故肾为肝之母也。肾衰则木不旺矣,是肝木之虚,皆肾水之涸也。然而肝木之虚,不全责肾水之衰...

  • 《黄帝外径》肝木篇

    肝木篇 少师曰:肝属木,木非水不养,故肾为肝之母也。肾衰则木不旺矣,是肝木之虚,皆肾水之涸也。然而肝木之虚,不全责...

  • 《黄帝外经》之十五《经脉终始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十二经之脉既有终始,《灵》《素》详言之。而走头、走腹、走足、走手之义,尚未明也,愿毕其辞。岐伯曰:...

  • 《黄帝外经》之七十五《善养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春三月谓之发陈,夏三月谓之蕃秀,秋三月谓之容平,冬三月谓之闭藏,天师详载《四气调神大论》中。然调四...

  • 《黄帝外经》之三十五《大肠金篇》

    少师曰:金能生水,大肠属金,亦能生水乎?岐伯曰:大肠之金,阳金也。不能生水,且藉水以相生。少师曰:水何能生金哉?岐...

  • 《黄帝外经》之四十五《脉动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手太阴肺、足阳明胃、足少阴肾,三经之脉常动不休者何也?岐伯曰:脉之常动不休者,不止肺、胃、肾也。雷...

  • 《皇帝内经》一

    《黄帝内经》为什么以黄帝为名? 在汉代,除了《黄帝内经》还有《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

  • 《黄帝外经》之八十二《寒热舒肝篇》

    雷公问曰:病有寒热,皆成于外邪乎?岐伯曰:寒热不尽由于外邪也。雷公曰:斯何故欤?岐伯曰:其故在肝,肝喜疏泄,不喜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外经》--肝木篇第二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as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