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
近年木桶理论很火,人们对“木桶理论”的认识”和“开发”也在不断“升级”,几乎达成了共识: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长度决定其整体发展程度。正如,一件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那个品质最次的零部件,而不是取决于那个品质最好的零部件;一个组织的整体素质高低,不是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最优秀分子的素质,而是取决于这个组织中最差的那个分子的素质。
但是,我们必须“到此打住!”“木桶理论”绝对不可以照此无限类推。
比如“决定人生发展高度”这一命题,难道也要遵循所谓的“短板效应”?难道也是其短项而非其长项?非也!人生不是木桶。决定人生发展高度的,恰恰是它的”长板”而非“短板”,就像让韩寒出名的是他的写作长项,而非他的数学、物理、化学;同样,决定一棵树高度的是它最高的那根枝,而不是那些众多的小枝。所以,人生发展的方向,不是去弥补短项,而是倾其所能去提升长项。
中今中外,那些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各类精英,绝对不是全才,相反他们在某些方面还很笨拙、很低能,甚至不如普通人。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或者制约他们成为“精英”,因为他们没有按照“短板”的轨迹设计他们的人生,而是聪明地做到了“扬长弃短”,而不是“扬长补短”,更不是“削长补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