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的故事

作者: 童喜喜 | 来源:发表于2018-09-19 23:25 被阅读1次

    萤火熠熠在银川——记萤火虫银川分站义工王红花

    陈晴 雷后兰著

    宁夏银川西夏区第四小学王红花,是萤火虫银川分站义工。

    农历十月初一。王红花说,这一天,西夏的天空比往日更可爱,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切就像老天的特意安排,因为童喜喜不远千里的到来。

    期盼已久的“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终于来了,来到宁夏银川西夏区南梁小学,沸腾的校园顿时静了下来,静得似乎能听到孩子们跳动的脉搏。王红花说:“孩子们渴求知识及父母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眼神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一切是那么真切,亲切,有泪盈眶。”

    喜喜给孩子们带来了最好的礼物——“共读共行新孩子”专题讲座及10万元的童书免费捐赠。“如何阅读?凭什么读书?”喜喜讲解故事中的故事,深入浅出,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是那么实用。王红花的思索随着喜喜的讲解时快时慢,时紧时松;情感随着喜喜的表达起起落落、高高低低。“我是个思想爱开小差的人,那时我却听得那么入神,以至于十月寒天却没有感觉到寒意,有的只是感动、温暖。大脑不停地运转、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生怕一时疏忽拉下了喜喜讲座的内容。”

    喜喜对父母和老师、校长讲解了阅读的重要性,教给父母、老师们推动孩子阅读的方法,就像常丽华老师说的“发挥学生和老师的最大潜能”。教给孩子读书方法,关注我们的孩子,孩子就是我们的未来,阅读是粮食不是药,阅读能决定孩子的一生,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带来才气。

    读书明理、读书明智、读书聪慧。喜喜告诉孩子们从阅读中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向真、善、美进发,从而爱善向善。阅读真的不是说教,不是讲大道理,阅读是情感的陶冶、艺术的享受。最吸引最打动孩子的就是故事。读书要会思考,读其透以明道理、读其厚以增知识 。喜喜说读书不是越快越好,读书要思考,要咀嚼,就像牛反刍,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营养。孩子读罢一本书,不妨问问孩子想到了什么,把想到的说出来,写出来。怎么创作,可以模仿、可以续编、可以主题探讨,这远比空洞的说教来的快、来的及时。

    精彩的讲座让老师们深受启发,讲座一结束,有的老师赶紧围着童喜喜咨询,有的看着做的笔记陷入沉思,更有些老师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要开主题班会,和孩子们一起讲故事甚至排演舞台剧了。

    看着这一切的王红花也开始了新的思考。回想几个月的阅读推广工作,由于种种原因,王红花曾经有些茫然:要不要这样做下去,有没有必要继续做?童喜喜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打消了她的顾虑。“谁都不是你的主心骨,你自己就是你的主心骨,静下心来去思考去做……”王红花突然间感觉有了方向,她要带着孩子们勇敢地走下去,正所谓“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王红花认识到:“原来我不是孤单的,不是孤单地行走在‘荒郊野外’!有这一群热爱教育的同仁和我并肩同行,只不过我是蹒跚学步才迈开脚而已,他们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走在了前面,我需要的是一份耐心,一份坚持,一份思考。我是谁?我会成为怎样的自己?不脚踏实地地行动,永远不知道有何结果,只有边学边做才能成长。相信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本文摘自《喜阅长征》陈晴、雷后兰著)

    《喜阅长征》(陈晴 雷后兰著)

    当当网、京东网等各大网络书店有售

    本书全景式地记录了作家童喜喜“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活动,童喜喜只身一人在一年的时间走过100所乡村学校,推广阅读。

    本书旨在通过对这次活动的讲述,探讨乡村教育的特点与痛点,唤醒更多人对乡村教育的关注,让更多人明了阅读是一条立足根本,是直接高效的绝境逢生之路。

    “喜阅”,既倡导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也昭示着因为喜欢阅读而带来的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童喜喜:作家 | 教育专家 | 资深公益人

    中国十大作家奥运火炬手

    冰心文学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得主

    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开创“童喜喜说写课“模式

    1999年起资助失学女童

    2003年捐稿费成立“童喜喜春蕾班”

    漫游教育19年

    率队举办公益活动7000余场

    个人讲座900余场

    只身走遍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喜阅同心 我到我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银川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gw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