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命哲学
“三虚空”观心法(3)

“三虚空”观心法(3)

作者: 明空如月 | 来源:发表于2023-03-24 15:35 被阅读0次

三、观照【密虚空】(2)

对于尚未清楚地体会到【密虚空】的朋友,可以以【目光】为切入点进行体会。

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目光上——注意,这时不要管【外虚空】,也不要管【内虚空】,而是专注于【目光】本身。

要注意体会,自己的目光是一个无形的、鲜活的“通道”,是【外虚空】与【内虚空】相互映射的“场所”。

睁开眼睛,将目光投向【外虚空】,深入体会,此时外虚空以及外虚空中的一切现象,即映现在【目光】中。

闭上眼睛,将目光投向【内虚空】,深入体会,此时内虚空以及内虚空中的一切现象,即映现在【目光】中。

注意,闭上眼睛后,体会内虚空的【目光】是【心目】之目光。

接下来,要深入体会,睁开眼睛时的目光,表面上看是【眼目】之目光,但眼睛仅仅是一个通道,通过眼睛透射而出的仍然是心目之光。

【眼目】,为表,【心目】,为里。而且,不管是眼目还是心目,都可以统归于【目】。

注意,【目】虽然多用来指代眼睛,但其真正的含义却远远超过了眼睛。眼睛只是形而下的“物”,“目”所指向的其实是透过眼睛而投射出来的“目光”。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看着一个人的眼睛,通过其目光的表现,就可以了解一个人内心的状态。

现在回到“目光”本身上来。

专注于自己的目光,深入地体会,如果没有目光(包括眼目和心目),则不管是外在的虚空,还是内在的虚空,皆无法被呈现出来。

因此【目光】就成了呈现外虚空和内虚空的关键点。

那么,到底什么是【目光】?【目光】从何而来?

这时,就需要用【直指】的方式来指出,此【目光】,本质上即是【觉性】的作用,来自于【觉性】。目光,即是觉性之光。

对于这种直指,需要通过观照自己当下的目光,包括眼目之光和心目之光,深入地体会、体悟、体认,直到确定无疑。

所谓觉性,就是能觉之本性。能觉之本性是生命之本性。生命如果不能觉知,即不能称之为生命。

我们生命中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觉性,所有的感官性能、作用,皆源自于觉性。

看是觉性的作用,所以也叫视觉。听是觉性的作用,所以也叫听觉。还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

所以,【目】其实是【觉】,【觉】则是【觉性】之用,【目光】即是觉之光,即是觉性之光。

注意,其实从开始一直到现在,所有的【观照】,都是【觉性之目】在观照,一切观照,皆是觉性的作用,皆是觉性之目光。

至此,【密虚空】的“面纱”即被揭开了——所谓密虚空,即是觉性之虚空。

注意,觉性之虚空,并没有一个“虚空相”可以被“呈现”,这是与外虚空和内虚空不同的地方。

那么前面所说的,外虚空和内虚空之“界限”消除后所体会到的无内无外的“虚空”,是什么呢?

这就涉及了【密虚空】的不同层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密虚空】不同层面之间的关系,借用视角学的视角,将【密虚空】分为三个层面:

密虚空视界、密虚空视角、密虚空超级视角。

下面就从这三个层面分别进行【密虚空】之观照和体悟。

1、观照【密虚空视界】

视界层面的【密虚空】,即是同时涵括了【外虚空】和【内虚空】的无内无外的【虚空界】——即密虚空之视界。

在此视界中,又包含了两个层面,一个是【现象界】,一个是【虚空界】。

1.1 观照所有一切现象,都在此虚空中发生,在此虚空中消失,无有其余,于此得决定见。具体可细分为:

1)观照所有“外在”一切现象,都在此虚空中发生,在此虚空中消失,无有其余,于此得决定见。

2)观照所有“内在”一切现象,都在此虚空中发生,在此虚空中消失,无有其余,于此得决定见。

当完成以上观照并确定无疑时,即得如下现证:

所有一切现象,皆在此虚空中发生,在此虚空中消失,无有其余。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体悟:此为【密虚空视界】之法则,过去、现在、未来,皆无变异。

1.2 观照所有一切现象,相对于此虚空而言,皆有来有去,有生有灭,唯此虚空本身无来无去,无生无灭,于此得决定见。

当下观照,当下体悟,当下了知,当下现证,本来如是,当下如是——就在此时此刻,外在一切现象,相对于此虚空而言,皆有来有去,有生有灭,唯此虚空本身无来无去,无生无灭。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体悟:此为【密虚空视界】之法理,过去、现在、未来,皆无变异。

1.3 观照所有一切现象,相对于此虚空而言,悉皆无常,有生灭,有变化,不能恒常,无法永恒,其生、住、异、灭,皆在此虚空之中生、住、异、灭。以其不具备永恒存在的性质,而名之曰【空性】。

当下观照,当下体悟,当下了知,当下体证,本来如是,当下如是——就在此时此刻,所有一切现象,相对于此虚空而言,悉皆无常,有生灭,有变化,不能恒常,无法永恒,其不具备永恒存在的性质,这是外在一切现象的本性,即空性。

继而观照并体悟:所有一切现象,不管其处在生、住、异、灭的任何阶段,空性皆是其不变的本性——任何现象当下即是空性的,无论其生起、存在、变化还是消失,没有例外。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体悟:此为【密虚空现象界】之法性,过去、现在、未来,皆无变异。

1.4 观照此【虚空界】,相对于一切现象而言,其没有来去,没有生灭,同时没有任何实体,没有任何实质,其本性即是【空性】,永远如是。

当下观照,当下体悟,当下了知,当下体证,本来如是,当下如是——就在此时此刻,涵容一切现象的虚空界,本无来去,本无生灭,本无实体,本无实质,其本性即是空性。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体悟:此为【密虚空视界】之法性,过去、现在、未来,皆无变异。

1.5 观照并体悟,所有一切【密虚空现象界】,皆含摄于【密虚空视界】,不管是【密虚空现象界】还是【密虚空视界】,其法性、本性,皆是【空性】,过去、现在、未来,无有变异,于此得决定见。

(待续)

相关文章

  • 品味传法偈(9)

    了心了法 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 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传法偈 虚空没有内外,...

  • 观心正脉指要

    观心法门,这是佛陀亲传的直指人心的法门。 佛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

  • 什么叫“虚空”?佛法正见

    虚空。虚空者即空茫无际之体,以肉眼观,似乎无有明相,实则乃为色显,即色为体。虚空啊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虚空,...

  • 虚空藏观想法

    大家从心前观出一个发光的阿字。密宗经常观心前一个字,「心前」其实指大约三尺之前,那个种子字的大小,大约是三尺乘三尺...

  • 做一个得胜的基督徒

    A、得胜世界 一、认识世界的虚空 【传1:2-9】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3】人一切的劳碌...

  • 发愿词

    皈依自性金刚如来;皈依自性金刚般若智;皈依自性金刚菩提观心法。 我愿深入修习自性金刚菩提观心法,速证金刚菩提心,速...

  • 什么叫“虚空”?

    虚空。虚空者即空茫无际之体,以肉眼观,似乎无有明相,实则乃为色显,即色为体。虚空啊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虚空,以我们的...

  • 背诵古诗观心法

    背诵古诗观心法 有的朋友对于[不要用脑思考,而要用心直观]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 这里就分享一个[背诵古诗观心法],供...

  • 释迦牟尼佛诞日

    虚空之眼宇宙生,今日本来法相中;信心清净见如来,佛祖如是观虚空。《宇宙本来 如来佛祖》 ​​​

  • 如何从封面读透一本书?这个方法绝了!

    阅读心法:封面解读,观其貌 无形方可有形 通透了阅读心法的厉害之处在于「无形方可万形」。心法可以化出方法,也可以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虚空”观心法(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gw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