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100篇—第六十一篇
游泳时经常听到一个词,叫“水性”。有的人懂水性,有的人水性不好,这个水性是什么意思呢?
水性也就是水的性质。水的运动变化是有其自身规律的,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叫懂水性,在水里就应付自如,游动、呼吸都能够轻松自在。
水和其他事物一样,还有个“势”,涨潮的时候势不可挡,退潮也一样势不可挡。这也是“规律”。
企业文化也有规律,大体上表现为以人为本。具体来说,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培育人,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标准化加改进)和思维习惯(开放、创新、乐观、善意等等)。公司近年来探索了一些成熟的做法,大家都有体会,2018年将在公司、厂和作业区层面推出文化要素的标准化,也是顺应企业文化的规律。
2017年12月份和大家分享了工作文化。工作文化的核心是标准化加改进,重点关注三个点,一是建立标准,二是确保标准得到严格执行,三是持续改进标准。
1月19日,刘科长和大家分享了创新文化,明确了为什么要重视创新,强调一点一滴的改进就是创新,要鼓励全员创新并为此创造适宜的环境(包括制度等等),讲到了创新的路径。而创新成为文化,需要全体员工形成创新的习惯,在这一点上,每个专题都是一样的,文化建设一定要关注员工、关注过程。
我曾经说过,如果把工作比喻成一辆马车,那么,创新与学习就是让马车动起来的两个轮子。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学习文化。也请大家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学习文化是我们的第二个专题,全称是:开展“向最好的学习”活动,打造经验共享的学习文化。先请大家思考一下,在以往实践这个专题的过程中,或者是测评时的相关问答,大家有什么样的疑问,我们带着问题进入今天的交流。带着问题学习,针对性强,会帮助我们的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带有一定“功利性”的学习会更有收获,学得更少同时学得更好。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学习。学习也好,做什么事也好,是需要成本的,就算不花钱,还有机会成本,决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在企业里,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和提高。改进工作,提高水平,首先要找到问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就是找准方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个问题是,学什么。我们要学习的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想想看,采油厂里有许多人从事相似的工作,我们遇到的问题,其他人可能早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那么,从他们那里直接学习,不是非常经济高效吗?专题所谓向“最好的”学习,就是指学习应用我们能找得到的最好的做法、最佳的实践,是可复制的实践。
第三个问题,怎么学。学习这个词的意思,现在变得简单了。在古文里这是两个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是实践,所以学习的意思,就是学用一体、学以致用,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按照专题的思路,学习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在我们的岗位上,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在工作中还有哪里需要提升。按照“二八”原则,应该关注重要的百分之二十,把它做好。
第二步,寻找“最佳实践”。可以挖掘员工好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总结提炼归纳后,在全体员工中共享学习。也可以寻找和发现别的单位好的有效的做法,观察摸索后在本单位试验。一句话,什么东西不懂,哪里需要提高,就去找这个领域最牛的人聊天,向他们学习。这个叫联机学习,大家体会一下。
第三步,检验效果。经过实践反复检验、持续改进,是很重要的环节。经过检验有效的做法,可以固化下来。
《礼记·中庸》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高效学习的好方法,可以和我们的专题结合起来应用。“博学”,就是要扩展眼界,去学习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审问”,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仔细考察、分析,通过实践来检验,看是否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实践,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专题提供了一个工具,叫LUTI(学习、应用、培训、检查)。把好的经验做法带回来,得自己先消化了,搞透彻了,才是学习的开始。学习是为了运用,要用到日常的工作实践当中,并检验这种做法,是否真正能够解决问题,是否能够有助于工作的提高。同时要培训我们的同事(内部推广),教会大家这种做法,他们再去培训其他人,这样一层一层循环下去,形成一个长效机制,才能达到“向最好的学习”的期望效果。
这是第四步。
我们期望的效果,就是专题名称所说的“打造经验共享的学习文化”。所谓文化,一定是全体员工养成共同的习惯。第二点,向最好的学习不是一项阶段性的活动,而是要成为员工日常的行为,每天都在实践中思考、发现问题,每天都去找最佳实践,用于解决岗位上的问题,慢慢才能养成习惯。
让习惯变成文化,算是第五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