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高考

作者: 王愚夫 | 来源:发表于2020-06-08 21:57 被阅读0次

今天原本是高考的日子,由于疫情推迟到了下个月。高考对于我已经是颇为遥远的回忆,要追溯到八年前的夏天。尽管过去了那么多年,高考前后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当年的心迹也依然明晰。

高考前在校的最后一天是周五,恰好是六一儿童节。那天晨读前,班上年级第一的闫姓姑娘用彩色粉笔在教室前方的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孩纸们,儿童节快乐!那阵子临近毕业,我每天揣着相机上学。闫姑娘写完这几个字,我从桌肚里掏出相机,走到离她两三米的地方,作出拍照的姿势,希望给她拍一张照片,留作纪念。她站在自己的“作品”旁,摆出V型手势,笑对镜头,仿佛胜券在握。后来放榜,她以安徽省文科第六名的成绩考进了北大,这是后话。

第一堂课是政治课,老师是省级优秀教师宋琳霞。她走进教室,望了望黑板,没有擦去黑板上的字,而是祝我们“儿童节快乐”。板书的时候,她也刻意避开这几个大字,只在空白的地方写字。接下来的课,所有科任老师似乎提前商量好了似的,极其默契,都没有擦去这几个字。下午最后一堂课,班主任陶勇老师叮嘱了几句,宣布下课。部分同学留了下来,搬桌椅,扫教室,布置考场。我也在其中。没多久,布置好考场,各自作鸟兽散。高中时代就这样波澜不惊地结束了,我却没有太多高中时代完结的伤感。

之后是五天的假期。我当时走读,爸妈在学校对面的小区租了房子,步行到学校不过三分钟。所以,往后的五天,我每天一大早回校,在教室门前的走廊上找一桌一椅坐定,装模作样地复习一整天,只在中午回家吃顿饭。为什么说装模作样呢?因为离高考不过几天,该掌握的早该掌握,不懂的也甭指着三两天顿悟,发生质的飞跃,所以我每天去学校,就是图一心理安慰。我这种考生,算是心态好的。有些心态差的则不然,日子过得忐忑不安,默过的古诗填空又写错,做过的数学大题又做错,整理的错题簿越来越厚,于是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焦躁一日更胜一日,直觉度日如年。但是不论哪种考生,都逃不了一考定终身的宿命。令人欣慰的是,考前几天的阳光不错,每天坐在走廊上,下午四五点的时候,阳光刚好斜斜地照到浅橘黄色的课桌,恍惚间使我觉得前途一片光明。此外,回校的也不止我一人,能在两栋教学楼的走廊上看到跟我一样面前摆一两本书复习的人。有时还能碰上熟人,打声招呼,寒暄几句,继续各干各的。

高考前两天,有位初中校友领着他的父亲来到我家,意图是付一笔钱,租下我家两居室的住处其中一间屋子,因为他的考场也是合肥八中。我妈的意思是,中午可以来家里吃饭或者休息,但是租房子住宿不方便,双方没谈拢,最后作罢。不过高考那两天,另有一位初中女同学中午来家里吃饭,上大学后我俩仍然保持了一两年的联系,后来她删了我的通讯方式,从此断了联系。

高考当天,我很幸运,因为考场就在母校,因而不必像很多考生那样在车水马龙的市区里穿梭,匆匆忙忙,心绪不宁。吃完营养过盛的早餐,检查好书包里的考试用具,我步履轻盈地走去考场。尽管考场不是平时上课的教室,但是内部的结构和摆设大差不差,使我感到亲切。

第一场考试是语文。第一道阅读大题有关中国传统文化,讲到了小农经济和家国一体,材料倒像文综试题,每个小题三分,颇令我犯怵。尽管语文一直是我的强项,但我不敢掉以轻心,毕竟高考不同于平日的模考,最终的分数关乎未来的去向,看漏或看错一个字,之后四年的宿地也许就是南北相隔千里的差距。我小心翼翼地审题,同时尽量保持平常心,以跟平时考试差不多的节奏答完最后一道表达题,余下五十分钟写作文。作文题的主题是“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一如既往的古怪。那些年,安徽高考语文的作文题一向标新立异,2007年是“提篮春光看妈妈”,2008年是“带着感动出发”,2009年是“弯道超越”,2010年是“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2011年是“时间在流逝”。每当语文考试结束,作文必是当天社会新闻的头条,众人热议的话题。因此,看到“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这个颇为扑朔迷离的话题,我并不觉得奇怪,三五分钟琢磨立意和结构,接着用四十分钟写完。离考试结束尚余五分钟,我把试卷盖在答题卷上,望着窗外,那一瞬间竟有些伤感。

下午的科目是数学。我初中时还比较擅长跟数学打交道,一百四十分上下的成绩不在话下,但开始学习高中数学后,仿佛进入另一个次元,始终弄不明白某些概念,比如椭圆、离心率、通项之类。我找寻不到学习这些的意义所在,加之各种图形、公式穿插在一起,就像一团浆糊,于是平日里数学成绩的高低渐渐取决于题目的难易。打小起,我就把一切都建立于某种意义之上,如果确立不了做某件事的意义,那便干脆不做。这种长久以来的理念贯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绝非有益的选择,然而当时并无“世上有很多事原本就是徒劳无功”的觉悟。因此,到了高三后期,我几乎战术性地放弃了椭圆和通项,只做基础题。好在这一年的文科数学出奇的简单,这是我完全没有料想到的。十道选择题和五道填空题,我只有一道题不确定,换言之,小题至少能拿下七十分。至于大题,我做得也比较顺畅,战术性地放弃了最后一道数列题。做完试题,剩下的时间很充裕,我已经开始思索暑期计划了。

第二天一早是英语。高中时期,我在英语方面的优势一度令人称奇,以至教过我的四位高中英语老师都对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位甚至允许我上英语课时看闲书,有同学认为不公,这位老师说过:“如果你的英语像他那么好,你也可以看闲书。”因此,就英语这一科而言,不论是战略上或战术上,我都不甚重视。这一年的英语题,我做得很顺手,做完可以预测到大概分数,最终的成绩跟我的预测几乎一样。最后的作文题是高中生对文理科的选择,需要从个人的角度阐明选择文理科的理由。高考结束没几天,网上就有了参考答案。作文的参考答案里选择了理科,共罗列了四条理由,其中两条分别是“在中国,理科生的需求量远大于文科生”和“我的父母坚信,如果我成为一名理科大学生,将会拥有更光明的未来”。我至今仍记得“a brighter future”这个表述,因为我始终难以相信参考答案竟会如此现实,甚至略微极端。

最后一门是文综。选择题中规中矩,大多是旧瓶装新酒,陈述题倒不容易,看似言简意赅,可是倘若切题不对,满盘皆失。凡是不太确定的问题,我便按照平时答题的套路堆砌可能的答案,总能碰到得分点。最后几乎压着时间答完所有试题。监考老师收回试卷,我经过讲台时弯腰鞠躬,郑重其事地对他们说了一声“谢谢”,然后走出教室。

两栋教学楼之间的小广场上已经聚集着不少考生,大多兴高采烈,仿佛劫后余生,终于告别了青涩和压抑,终于要迎来崭新的生活。校园广播正在循环播放那首八中学生听过几百遍的起床铃The Truth that You Leave,旋律感伤,似乎在刻意渲染毕业季的气氛,然而大部分考生不知曲名,更不知曲意,因此再伤感的音乐也不过是告别青春的注脚,此时难为所动。我在校园里转了一圈,想再仔细地看一看曾经生活过三年的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

高考结束的那晚,我在小区附近小公园的环桥上踱步,跟好友高福打了将近两个小时的电话,聊的无非是对以后的打算和未来的畅想,希望今后在哪座城市生活,就读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遇见什么样的姑娘,诸如此类。我们清楚未来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此时的遐想并不意味着“a brighter future”,可我们依然在青春将尽的时节尽情地憧憬后青春期的生活。路在何方并不要紧,我们知道路在前方,我们也知道高考过后,人生还有无数场考试等着我们。


文 字 /  王煜旸

图 片 / 王煜旸等

相关文章

  • 回忆-高考

    高三.高考 又是一年高考时。2013.06.08 17:00。铃声准时响起,宣告着属于我的高考结束。看着试卷被监考...

  • 回忆高考

    现在时间2018年6月5号,此时的我正坐在大学教室的凳子上,准备上课。 时间过得好快,一年就这样流逝了,又到了...

  • 回忆高考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高考对于我来说已经过去已经整整两年。 但是,当时的情况我还是记忆尤新,现在想起...

  • 回忆高考

    最近朋友圈里又有喊楼的视频,又是一年高考。 闷热的午后,无休无止的蝉鸣,到处都是埋头苦干的身影,这是我对高三最深刻...

  • 高考回忆

    又是一年毕业季,回头看看,时光不等人,好似昨日自己才接的班级。怎么一眨眼最近到了高考呢,同时也暗自庆幸...

  • 回忆高考

    窗外喧嚣的声音不曾有一刻的停止,这是时代进步了的标识。天阴沉而闷热,倒仿佛和我的回忆应景儿。 1 提前了半天我从轩...

  • 回忆高考

    不过是一段人生经历,到底为什么要给高考加那么多戏。 又到高考了,我对自己的高中生活没什么好印象,印象中只有压抑,痛...

  • 高考回忆

    不要和别人比较,高考是你与自己的一场较量。 十二年的点滴努力,将毕其功于一役。 (小贴士:身份证、准考证、涂卡笔等...

  • 高考回忆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1994年的今天,也是我参加高考的日子。细细想想,24年很快过去了。这24年的高考发生了很大的...

  • 回忆高考

    昨天复读班的微信群里,一位同学发了一篇文章,说02年江苏的高考试改革,那年是学生最苦的一年,要考九门科目。而且那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忆高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md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