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孩子们的学生生涯,从一年级开始,就是6点起床,晚上10点也不见得能休息......
周一到周五,学校学习;周末寒暑假,就用课外班填满学习。而这,正是当今大多数孩子的写照。所有的生活轨迹,就是在“家一一学校”来回移动。没有自由,没有时间,也没法和真切的生活去联结。
可是一个孩子要健康、快乐地长大,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链接。与同伴的链接,与万事万物的链接。孩子需要从同伴和社会链接中真正建立自我认知,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位置。
同伴关系缺失,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情绪就少了宣泄的出口。
社会链接缺失,孩子自我控制范围狭小,就无法形成完整的独立人格。情绪、压力就无从释放,自我认知、独立人格无法形成。厌学,焦虑,抑郁,便一个个向孩子袭来了。
而很多父母抱有一个观念:“你只管好好学习就行”。
这会让孩子们对学习构建起一种错误的认知:学习高于一切。在这样的刻板印象中,孩子唯一能被看见的价值,就是分数,只有分数。这种高度单一化的价值观,使得孩子不仅承受着学习的压力。
还需要承受高度的“竞争压力”,内心深处也会潜伏着“存在”的焦虑感:我为什么而活。
孩子小的时候是很脆弱的,在这种环境里,心理能量是会渐渐被全部消耗掉。等到高中、大学,一有点不顺,就承受不了压力,焦虑、抑郁、强迫等就逐渐显现。
在自然界里,任何一种动物幼崽,幼年时都是一刻不停地折腾:玩耍、打闹、捕猎......这是他们在发育身体,也是在学习进入社会的技能。
唯有人类幼崽,还没长大,就成天关在了一架大笼子里学习。不许乱动,不许大声讲话,不许偏离。
这样养孩子,孩子不焦虑才怪!绝大多数孩子,都活得很孤独、很辛苦。
作为父母,教会孩子生活,才是我们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
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爱好。这种爱好,不是父母报的兴趣班,而是孩子发自内心的热爱。一个人在投入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时,不仅能享受快乐,还能产生对自我的深刻肯定:我付出了,且有相当不错的收获。
作为父母,在所有压力都在挤压孩子的时候,我们就要去做孩子的减压阀,想办法给孩子解压。有父母做依靠的孩子,才不容易被压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