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季谦
我离开上海的那天,梦华到车站送了我。
我们坐在车站附近一家新疆面馆里,说了好久的话,期间还跟雨薇开了微信视频。面馆里有一块大屏幕,正播放着世界杯的赛事视频。我抬头看了一眼,忽然想起昨天阿根廷与克罗地亚的赛事,不幸的是,阿根廷最终以0:3输了比赛……
我与梦华在面馆里聊到三点半的样子,拍了一张合照,才起身离开。
她把我送进车站。
我回头看了她一眼,挥了挥手,心想,下一次再见,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那天是6月23号,天气良好,而我即将告别上海。
于我而言,留在上海的记忆,就像一杯调好的鸡尾酒,喝下去,好久之后才慢慢脸红。上海很繁华,但繁华里又带了点寂寥,就像外滩夜晚的钟声,有人听到喧嚣,有人听见孤独……我在上海生活了一年,常常沿着黄浦江的岸边漫步。我喜欢欣赏这座城市的夜晚,也爱听岸边流浪歌手弹唱的歌谣。他们低沉的声线里总是带了几分伤感,而在他们身后,是东方明珠闪烁的亮光,也是无尽的夜晚。
张爱玲写过这座城市的沧桑。
郭敬明描述过这座城市的奢华。
……
我读着他们的文字,慢慢长大,终于在一个炎热的六月,拉着行李,走进了这座城市。
我刚去上海的时候,居住在世博园附近的小区。那边住了很多老太和大爷,他们喜欢在傍晚牵着一只泰迪或者小巧的吉娃娃出来散步。若遇到熟悉的老朋友,就会停下来,彼此用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交谈。
住在这样的地方,很容易感受到老上海的烟火气息。
上海一直被称为“魔都”,而“魔都“的夏天总是下雨,又或者热如火炉。
我刚来上海的那个七月,几乎一整月都在下雨,晾在阳台上的衣服,总是充满潮湿的气味。雨季的上海偶尔会很魔性,往往出门进地铁时,天空里还有一丝阳光,等到出了地铁,外面已经细雨绵绵。怪不得人们常说,上海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到了八九月份,若是不下雨,那天气更是让人叫苦连连——你撑着一把遮阳伞,走在阳光猛烈的街道上,仿佛四周都是红彤彤的火炉,而皮肤尽是热辣辣的感觉。这时候,就适合窝在家里,开着空调,吃着西瓜,享受周末的舒适,又或者带上泳衣,去附近的游泳馆里玩一个下午。我想,还是下点雨吧,阴雨天的上海才有味道,适合与一位姑娘打伞出游,去田子坊走一走,走过铺着青石的里弄,然后挑一家安静而温馨的咖啡店,喝点咖啡,聊聊人生。
酷暑过去了,就会迎来秋天。
待到秋意浓烈时,适合邀上一两个好友,到思南路走一走。那里尽是秋叶瑟瑟的梧桐,还有鹅卵石墙面、砖红色瓦顶的民国老别墅。路过著名的周公馆,你可以进院子里瞧一瞧,参观下周总理居住过的地方,顺便感受下民国历史的气息。在院子里的墙壁上,如今已爬满苍老的爬山虎。那一带虽距离闹市很近,却是一片祥宁,宛若闹市里的幽境。在秋意凉凉的午后,踩着满地斑驳的光影,沿着思南路走去,总有种回到民国的错觉。你会看见飘落枯叶的梧桐,也能遇到红彤彤的枫树……你无需到郊外去寻找秋天,因为在上海喧哗的闹市附近,就藏着你意想不到的秋意。
我喜欢这样的上海,它是寂静的,仿佛消失了一样。
若是到了冬天,难免会期盼落一场白茫茫的大雪,但你一定听过薛之谦《认真的雪》,里面有句歌词:“已经十几年没下雪的上海,突然飘雪……“可见,上海下雪的概率并不大。我在上海生活了一年,曾极其有幸的见过上海的雪。在下大雪的傍晚,我特意去了一趟外滩,站在落雪的广场上,望着对岸正笼罩在风雪里的陆家嘴,望着灰蒙蒙的东方明珠和它身后的高楼大厦,顿时觉得眼前的景致宛若幻境——它是现代与远古的融合,是现实与梦幻的产物,它在风雪里逐渐淡化而又逐渐朦胧,最后变成一座瑰丽而奇幻的风雪之城。这时,夜幕降临,不妨再去南京东路走一走,你披着落在身上的雪花,穿行于上海最繁华的街道上,当璀璨的灯光亮起,便有种圣诞夜的错觉。趁着大雪还没有停,就与你喜欢的姑娘,在路边堆一个雪人,去看雪中的景致。
我喜欢大雪飘飞的上海,总有种耐人寻味的美丽,如同一个吻,封缄了我的灵魂。
对了,还有上海的四月天。待到山花浪漫时,不妨到申城走一走。上海的春天宛若身穿淡雅绿裙的姑娘,而裙上点缀了朵朵浅色的花,她的美浮于表面而又素有内涵。你可以沿途欣赏街旁的樱花烂漫,也可以在公园里欣赏蝴蝶纷飞的油菜花……或许,你觉得这些还不够美,那不妨挑一个惬意的周末,到顾村公园里走一走,那里的樱花正开得热闹呢。在上海,每年到了三四月份,顾村公园里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樱花节——那里有成片繁密的樱花,有宛若紫色瀑布的紫藤萝,还有典雅的郁金香,等等,可以说,乱花渐欲迷人眼,而春色满园关不住。在天气暖和的春天,你还可以去徐家汇走一走,或者到新天地看一看,感受下申城的阳光,以及街道上藏不住的春意。
我很喜欢上海的春天,如同忧郁这个字。
关于上海,可以写的东西,实在太多。
可惜我已经离开那里,下一次再见,就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了。
我会一直怀念在那里生活的时光,也会一直喜欢上海,但只能喜欢四天:春天、夏天、秋天,还有冬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