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想法读书
王阳明:心学到底是不是成功学?

王阳明:心学到底是不是成功学?

作者: 柳江南 | 来源:发表于2023-11-11 20:39 被阅读0次

    1、王阳明是谁?

    最近读了本《心学的读法》,加上之前多少读过一些王阳明的生平,想要说说我对心学的理解。我并不会去对他的生平专做讲述,已经有太多书在做这个工作,我就不再拾人牙慧了。

    优先声明,以下所有观点都是我的个人理解。我只会说一说,我对这个人的观感、对心学的理解,皆为小子胡说之语。

    现在市面上有太多的书、太多人围绕这个人讲,更有很多专家学者就是专门研究他的,“王阳明”已经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大IP了。那么他到底是个什么人呢?

    为僧为道为儒为圣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这句话基本可以对他的生平做个概括了。简略来讲,他做官、研究学术,还能以书生的身份带兵平叛;又能收徒教学,把自己的思想广泛传播。

    有思想的人很多,像同是心学,在王阳明的时代也是有其他思想家的如湛若水。可为什么现今研究讨论王阳明的这么多呢?有思想的人确实不少,可有思想然后还能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做出成绩的人,就不是那么多了。本身有思想,还能指导自己建功立业,这叫什么?这放在现在不就是成功学嘛。这也是为什么各大书店,城市里的、机场的书店都不乏讲王阳明的书。

    说到这里,额外补充一句,心学并不是王阳明首创。心学在宋朝就有的,有说其思想体系始自孟子。关于心学的历史传承,咱们就不去说了,只要知道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就可以了。

    王阳明自蒙学就立志做圣人,对于世俗意义上的东西是不大看得上的比如科举。但有个状元老爹,这样的环境下,考还是必须考的,官能做还是必须做的。我观他的生平有个感觉,王阳明一辈子好像过的很矛盾或者说很纠结。

    他自己想要的是求做圣人,是做学问,是追求精神上的永恒。但现实想要他做的,是建功立业,是成名成家,是“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为官是这样,为学也是这样。想要离开官场安安心心做学问,好像又没有完全离开。他就在这二者当中寻求某个平衡点。这种纠结,我们也是一样要面对,不是嘛?

    举个例子来说,在他结婚的前一天,我们很难想象王阳明竟然跑去当地一间寺庙和和尚谈了一夜佛法。第二天婚礼就要举办了,可却找不到新郎官了。从这一点,我们可管中窥豹,我觉得王阳明是个纯粹的人。但从后续他为官为人来看,他又不缺乏世俗的智慧。

    王阳明有着纯粹的追求——做圣人,又有着世俗的智慧——“天真到狡猾”。我很佩服的是,如果你和他用君子手段,那他自然还之以君子;如果你和他玩小人手段,那么抱歉了,你还玩儿不过他。他不是那种可君子欺之以方的人,他是使其手段来让对手称之“狡诈”的人。

    略觉一例。他举报当时专权的大宦官,然后他就被报复了,本来这位大太监是要把王阳明贬出去,然后有机会找人弄死他。结果可能是太监没什么机会读书的原因,智商稍微低了点,王阳明来了一招金蝉脱壳,在河边把衣服叠好放整齐,留了一封遗书,制造出跳河自尽的场景,然后就“跑”了。另有当时平叛时的一些举措也都可以说明这点。叛军对王阳明的看法是,说他狡诈、不按套路出牌。

    管中窥豹,其实用咱们现在的一句话来讲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再合适不过了。

    不管怎么说,同在红尘争渡的王阳明,最终还是把儒释道三家学说融入己身,最后化脱出来的就是“阳明心学”。他也在历史上留下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完人的形象。

    2、他在讲什么?

    王阳明的形象,就这样留在了史书上。他融三家为一体的阳明心学,也随着他弟子的整理发扬有了诸多不同的流派。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一直以来都不乏专家学者为他著书论说,也有老师教授一辈子就在研究他、他的学说。

    那么归根到底王阳明的心学到底讲了什么?人们对他的研究、探索,到底能不能找到成功学?下面仅代表我自己的个人理解。既然是心学,那自然是由心出发。所以我说的,是我自己(理解)的心学,您有其他观点,那是您的心学,咱们就犯不上为这个争论对错了。

    一切由心。这四个字是我对阳明心学最直接的理解。

    一切由心,苦乐由心。从我内心出发,我看这个世界怎么样,看这个人怎么样,这些就构成了我这个人。这里不讨论对错,“对错”是外界传给自己的;讨论的应该是,想法、念头是不是由内心出发的!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反求诸己”是王阳明的实践出来的真知。求学、做人做事,一切都是在“向外求”,很多都是外界告诉我要怎么样,是社会观念、是家庭亲朋在告诉我要怎么样做。没人问过我这是不是我想要的。当然历史这么多年,绝大多数人也都是这么过来的。但这一定对嘛?是我想要的嘛?

    “反求诸己”“向内求”是王阳明教给我们的方法。这老人家告诉我们说,你甭管那些个,甭管谁谁功成名就了、谁谁做大做强了,其实跟你都没关系。跟你关系最重的是你自己。你对自身的认识、对世界的了解,由这基础长出来你自己的内心看法,这个才最重要。

    心学告诉我们说,心外无物,所有的一切,不再他人而全在我自己。我自己内心有什么想法,就会有什么行动,这些行为举止就塑造了我这个人,以及我这个人应对这个世界的方式。

    这就是一切由心,是理论指导。没有对错之分,就是看是不是由我自己内心生出来的。当然这需要是“正念”,不能是邪念。正邪的区分,就是看起心动念的出发点,是源于本心?还是源于欲望?

    认识到这一点是开始;能做到才是过程、结果。这就需要修行了。所谓修行修心,修善修真。有了理论指导,下面再说说方法论。

    3、心学的方法论

    这里面需要做一个解释。心有想法,叫做“知”;现实行动,叫做“行”。

    提起王阳明,人们最先想到的大概是两个说法。一是“知行合一”;二是“阳明四句教”。知行合一就四个字,很直白;阳明四句教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良知。”其实方法论就在这四句话里面。

    无善无恶心之体:说的是我这一颗本心,是没有好坏的,没有善恶的,这是本源;

    有善有恶意之动:说的是我们一旦有了想法、念头,就是意念动了,这一动就有了好坏有了善恶。因为我们的起心动念,就直接表现在我们的行动上,而如何行动、行动做什么又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一切的开始;

    知善知恶是良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儒家讲的仁义礼智信这些都可以包含在“良知”二字里面。我们可以讲,一切好的东西,仁也好、智也好、勇也好、孝也好、忠也好,这是一切人性当中好的一面;而与之相对的就是人性坏的一面。最简单的例子,放到我个人身上,我是读书、锻炼?还是打游戏、吸烟喝酒?这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电竞玩家、主播人家打游戏就是好的,这哪个是好是坏,是从自身出发。而能分辨出哪个是好哪个是坏,这个就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良知:这是方法论,这就是“致良知”。知道哪个是好的哪个是坏的,然后为善去恶,一点点的修正自己,这就是修行。比如说,我知道吸烟是坏的,读书是好的,那我今天就少吸一颗烟,多读两页书,这就是修行。

    额外插播一句:禅宗里面有“渐修”和“顿悟”两种修行方式,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六祖慧能和神秀之间的辨佛。顿悟,名高但不适于普通人,“今日方知我是我”那种方式,我反正来不了。所以我理解的,大多数人的修行,还是渐修,说白了就是一点点的修正自己。

    修行,听起来很玄幻的两个字,我一直好奇什么是修行,怎么才算是修行。这些日子以来,我算是明白了,它就藏在我们可能早已经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东西里、话语里。也因为它太平常了,所以让我们视之不见。这就是人们最大的问题。

    什么是修行?

    王阳明讲的向内求、从心里长出来、事上磨事上练;在宋朝有“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论语里讲“三省吾身”;

    对理学讲究的格物致知,王阳明解释说,就是把外在的东西在心里找到根,换句话来说就是,我的想法必须是从我自己内心里长出来的,不是外加的,不是社会观念加给我的,不是他人观念加给我的。所以他另开一路,说一切由心、心外无物。

    王阳明讲“一切由心”“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这构造成了他的心学大厦。

    三省吾身也好,今日格一物 明日格一物也好,事上磨事上练,知行合一也好,观看这些之后,我自己得出来这几个字:一点点的修正自己。这,就是所谓的修行。

    什么是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让我去分辨哪些是好哪些是坏;这些集合而成,就是我的“知”,然后我按照这个行动,这就是“行”;

    以发自内心的知,去带动正确的行;

    以行得到的反馈,去反求更好的知;

    这二者合一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4、总结

    好了,又说了很多,其实还有些点没有展开讲,这已经三千多字了,不敢再写。上次写了篇近八千字的文章,实话讲很用心了,但是没几个人看。反而是用下脚料写的一篇(一千多字)数据很好。这也比较无奈,我不知道是要写细点还是简略点。

    最后简短截说吧,以下。

    讲到这里其实这个题目“心学到底是不是成功学”,已经不需要再做解释了。那王阳明到底讲了什么呢?我得到了什么?

    1⃣️一切由心。所有的一切,最开始都源自我的本心,这是指导思想。

    2⃣️为善去恶。这是方法论。以良好的知,去带动正确的行动;并且通过行动的反馈,去迭代自己的知。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就是修行。

    3⃣️克己修心。这是行动宗旨。意念一动,便有了善恶,有了好坏。所以,克己修心,讲的是修行就从我们的起心动念开始。就像王阳明讲的“意牧念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欲望之心起了不怕,怕就怕察觉不到、或者事后察觉。就比如说当我玩了两个小时的游戏后,却充满愧悔之心,这就是觉迟!


    我是妖十三,所读所写大多都是我自己。如果对您有了一点点启发,那将不胜荣幸。

    另,如果您读到了这里,觉得有用的话,请您 点赞或转发 对小子以作支持,将不胜感激。我将继续分享我的读书体会。

    祝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心学到底是不是成功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ok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