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从南太平洋回来(1917年),创作了不少与此相关的作品,最轰动的自然是出版于1919年的《月亮与六便士》。很多年来,他一直希望去一趟南太平洋地区,脑子里一直在构思着关于高更的小说。终于得以圆满实现了。
另一部作品便是他的短篇小说集《一片树叶的颤动》。本书名来自圣佩韦:“生活中,只有一片颤动的树叶能将莫大的幸福和极度的绝望隔开。”
收入在内的第一个故事《雨》(初名《汤普森小姐》)后来成为毛姆最轰动的短篇小说,并于1932年拍成电影上映。(明天和大家分享《雨》的大获成功。)
在当时英美都极力推崇契诃夫小说、大家都纷纷模仿的不利环境下,毛姆小说更加受到的是法国读者的喜爱。(后面会分享毛姆看契诃夫。)
毛姆不喜欢模仿契诃夫,他有自己的创作态度和风格。
今天和大家分享毛姆对于短篇小说的创作观点。下文括号内的补注为我本人所加,原文没有。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54885/8b9e5b0ff0b57cf6.jpg)
1. 1921年,时隔南太平洋旅行四年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一片树叶的颤动》,大名鼎鼎的《雨》编在其中。
在正式落笔之前, 我总喜欢让素材在我脑海中酝酿很长时间, 所以直到我记下那么多笔记的四年以后, 我才写出了第一篇在南太平洋上就构思好了的短篇小说。
我已经有很多年不写短篇小说了。我的文学生涯是以写短篇小说开始的, 我的第三本书就是六个短篇小说的合集。它们写得并不好。(补注:三本书分别是《兰贝斯的丽莎》《一个圣徒发迹的奥秘》和短篇集《东向礼拜》。有关毛姆作品年表,可参考我的分享文《毛姆全部作品一览表》)
打那以后, 我时不时地尝试给各个杂志写写短篇; 我的经纪人极力劝说我要写得幽默一些, 可我却并不具备幽默的天资; 我阴沉严厉、愤愤不平或含讥带讽。
我想取悦编辑从而赚点小钱的努力极少能够成功。
我现在写的这第一个短篇叫作《雨》。
一开始我的感觉是我在这个短篇上的运气并不比年轻时写的那些更好; 不过我已经不再介意了, 而是继续写下去。等我写出了六篇而且全都成功地在杂志上发表以后, 我把它们集成一本书出版了。(补注:此处指1921年出版的《一片树叶的颤动》。)
它们取得的成功让人高兴而又出乎意料。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54885/33905f7f6102e565.jpg)
2. 毛姆的短篇小说风格
我喜欢短篇小说的形式。
和我想象中的那些人物共同生活上两三个星期后就跟他们一拍两散, 这种感觉非常愉快。这样你就没时间像写长篇小说那样容易对笔下的人物心生厌烦, 因为要写一部长篇至少要和他们共度好几个月的时光。
这种类型的短篇, 每篇大概一万两千个单词, 给了我充分的空间发展我的主题, 但同时也迫使我要写得非常简洁, 我身为剧作家的经验幸而已经使我在这方面不成问题了。
当时,英美两国比较精英的作家正臣服于契诃夫的影响之下。我不想以契诃夫的方式来写短篇小说。
我想写的是那种结构紧密, 以一条连续不断的线索从故事的呈现一直推进到结局的短篇小说。
我把短篇小说看作一种对单一事件的叙述, 物质性的或是精神性的, 通过删减对于事件的阐明并非绝对必要的一切, 可以达成一种戏剧性的整一。
我并不害怕那在技术上被称为“中心思想”的东西。在我看来它只有在不符合逻辑的时候才是应该受到责难的, 而且我认为人们之所以对它不信任, 仅仅是因为它太过经常地只是为了效果而被硬性添加的, 并非出于正当理由。
简而言之, 我更愿意以一个完满的句点而非一串欲语还休的脚点来结束我的短篇小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54885/706a9450030ed524.jpg)
3. 在法国比在英国更多受到读者的欣赏。
正是由于这一点, 我想, 使得我的短篇在法国比在英国更多受到读者的欣赏。
英国那些伟大的长篇小说都是没形没状而且笨重无比的。英国读者习以为常也就乐得迷失在这些庞大、散漫而又亲密熟悉的作品当中; 而且这种结构上的松散、这种对于一个漫无边际的故事的随意敷演、这种跟主题并无多大关系的古怪人物的窜进窜出, 给了他们一种特别的真实感。
但是, 也正是这一点, 使法国读者感到一种严重的不适感。亨利·詹姆斯不厌其烦地对英国人进行的有关小说形式的鼓吹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但对他们的实践却极少实际的影响。
事实上他们对小说的形式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他们在其中发现了某种了无生气的东西; 它的种种限制使他们感到厌烦; 他们感觉, 作家一旦为自己的素材设定了一种有意的形式, 生命就已经透过他们的指缝溜走了。
法国的评论家要求一部虚构作品应该有一个开头、一个中段和一个结尾, 一个能够清晰地发展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的主题, 而且它应该告诉你所有与小说主题有重要关系的方方面面。
由于我早年就对莫泊桑耳熟能详, 由于我作为一个戏剧家所受到的训练, 可能还由于我个人独有的性格特质, 我也许已经获得了一种法国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感。
反正不管怎么说, 他们发现我既不会感情用事, 也不冗赘啰嗦。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54885/a58327463f31783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