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们对医疗服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
医务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会直接影响工作状态和医疗服务质量
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因此
医务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
值得社会各界关注!
调查显示,27.7%的医务工作者有抑郁倾向,8.3%的医务工作者有抑郁高风险。
调查根据岗位类别将医务工作者分为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四类。其中医生的抑郁得分最高,护士的抑郁得分位列第二,管理人员的抑郁得分最低。
分析发现,男性医务工作者的抑郁高风险的比例是12.5%,女性为8.5%。在焦虑方面,30~45岁的男性医生的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一、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失衡的原因
1.医疗职业风险高
医疗行业是一种高科技、高风险、高责任、高压力、高负荷的职业。医务人员是一个高应激群体,扮演多种社会角色。他们面临将病人起死回生的高度职业压力、高劳动强度的诊治工作压力、教学与科研任务层层压力。这成为医务人员易出现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根源。
医疗机构与医务工作者面临着巨大的职业风险和工作压力。一旦产生医疗纠纷,患方往往把责任归结为医务工作者失职。再加上一些不明真相、不负责任的舆论媒体对事件的负面报导,进一步加剧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压力,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2.技能提升压力大
随着卫生健康事业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要求医务工作者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及经验,迫使医务工作者在完成紧张工作之余,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与此同时,医务工作者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要完成职称晋升,就必须在工作之余不断地学习和考证。工作压力和负担进一步加大,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
3.心理引导保健不够
医务工作者个体心理素质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医务工作者缺乏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够重视,遇到心理问题不会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自我疏导,特别是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后,由于“耻辱感”强烈,他们不愿意公开讨论自己的疾病,害怕被同事、领导嘲笑,甚至因害怕失去职业而很少就医,日久必然造成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医务人员常见的精神心理困扰
如果说各个专业的医务人员容易患上不同类型的职业健康疾患,那么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和应激等职业心理健康问题是医务群体的“通病”。
1. 焦虑
医务人员的焦虑主要来源于医疗行业的不确定性。在诊疗过程中,许多疾病无法根治或者难以洞悉确切的病因,故医务人员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同时,医疗服务供求矛盾和医患之间存在不确定的关系使得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
焦虑的症状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协调感降低、易怒、抱怨增多。
2. 抑郁
主要源于医疗工作的客观性。医学面对的是生命和健康,风险性大于其他行业。通常在面临患者和家属的生死离别后,医务人员都会有无能为力的感受。长此以往,这些压力会引发医务人员消极、抑郁的情绪。
抑郁的症状表现为:担心恐惧、情绪枯竭、委屈无助、挫败自责。
3. 创伤后应激障碍
医务人员工作中常常经历“生离死别”,存在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概率。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受到超常的威胁性、灾难性的创伤事件而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心身障碍。其引发原因可以是自然灾害、事故、医闹、刑事暴力、虐待和战争等。这种压力既可以是直接经历(如直接受伤),也可以是间接经历(如亲眼目睹他人死亡或受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表现为3类症状:
(1)重新体验
表现为头脑里不自主地闪现与创伤有关的情境或内容,甚至感觉创伤性事件好像再次发生一样。
(2)回避和麻木
主要表现为长期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事件或情境,回避创伤的地点或有关的人、事,甚至出现选择性遗忘。
(3)警觉性增高
主要表现为过度警觉,容易被惊吓,伴有注意力不集中、激惹性增高、焦虑情绪。
三、医务人员如何维护自身身心健康
1.强化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即一种“我能行”的信念,是指对自己有能力胜任工作、完成任务、敢于面对挑战与新环境的自信程度。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一线医务人员的自尊与服务快乐感。
2.提升心理韧性
所谓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对逆境与突发事件时的一种心理复原能力,能帮助人们克服困难、应对压力并适应环境的变化。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他人的主观与客观支持越多,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越高,高水平心理韧性的个体会通过积极应对方式灵活地调用资源来缓解压力。
寻求支持或寻找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我们可以向父母、亲友等寻求支持,一天的工作结束和家里打个电话;
每天进行放松训练,因地制宜地做一些体育活动,如伸展肢体、做太极拳,也可以观看视频学习放松训练的方法;
休息时可以做一些娱乐放松活动,比如听听音乐、追热播剧、玩游戏等;
允许自己的负面情绪适度宣泄,比如哭一场、与信任的朋友或同事倾诉、分享,实现心理韧性提升。
3.学会认知重评
在工作期间医务工作者可能出现倦怠、焦虑、抑郁等情绪,而认知重评能有效抑制消极情绪的产生。所谓认知重评,是指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认识来降低情绪反应,即当情绪事件发生后,以积极的视角去解读它。
我们在工作中应该理解并接受一些消极情绪,在应激时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是正常反应,并且适度焦虑还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应对能力并发挥潜能。
4.规律的生活习惯
在工作中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十分必要的,一个能够合理安排日常生活的人,在生活中出现情绪问题的概率比日常生活混乱的人低。
所以我们应避免长时间工作,恰当安排作息,比如采取多班倒的方式;
尽量保证有效的睡眠时间,每天早睡早起,合理设置睡觉时间,不熬夜;
同时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食物,补充维生素C,多吃水果和蔬菜,比如柠檬、哈密瓜、猕猴桃等,以此保持自身的免疫力。
5.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若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恐慌等症状较重,采用自我调适无法缓解,并且影响正常工作,出现多种躯体不适的症状如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慌、气短、胃部不适等,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平凡伟大的医务工作者们,愿你们所付出的艰辛都能被这个社会温柔以待,就像你们温柔对待每位病患一样。
丁俊贵
2024年10月2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