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回答:不该(任何存在需求场景的需求,都有存在的价值,不能因为出现问题就否定需求,我们应该去解决问题)
这件事情就像因噎废食一样。再此之前 uber /airbnb 等共享经济产物也出现过对应问题,但是都有严厉的措施去监管。
再说通俗一点:古代人类发现了用火,火对人类生活的改善不言而喻。但是火也可能造成极大的伤害,不能因为产生了森林火灾就拒绝用火。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怎样避免或者降低火灾的可能性。
原因逐步来分析吧
顺风车需求本质是什么场景?解决了什么问题?
顺风车需求本质拼车,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场景,解决了资源重复被使用的问题,从逻辑上来说运用顺风车是最优解。
举个例子:
现在 A 用户有一辆车在早上 10:00 从上海要去北京,B 用户也是计划在早上 10:00 从上海去北京。如果不能获知 A 用户的讯息,那么 B 用户只能选择联系 C 用户说:我在 xx 时间要从上海去北京,你载我去一下呗。而 C 用户实际上没有去上海的计划,为此需要牺牲本来不需要花费的(燃油+时间+人力+车辆)*返程(因为他返程可能载不到人)。
而顺风车通过将 A 用户与 B 用户联系到了一起,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B 用户发现:「咦?他正好要去,那么我搭他的车吧,他为此并不需要多付出太多,因为去北京原本在计划范围内,我也不需要为他可能空载回来而付费」,A 用户发现:「咦?正好有个人也要一起去,那么会有一个人和我一起分担旅行中产生的过路费+油费+车辆损耗费」;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每个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让社会效率最大化,减少了很多重复造轮子的事情。
现在场景和问题解决了,那么既然顺风车有这类业务,为什么滴滴会出现这个问题呢?
根源的问题是监管,这个我已经在这个问题下回答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1804959/answer/478039949
除了需要监管的部分:
还有一个核心问题是这个产品业务核心指向存在问题:
业务负责人的定位是:「顺风车的方向应该是一种半私密的社交空间,是应该具有未来感,非常性感的场景,我们一开始就很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作为产品,有场景意识是自然的,作为产品,希望黏住用户是必然的。
但是:作为产品,需要考虑自己想的是不是伪需求!这是不是一个真实存在且刚需的场景?作为产品,有真正使用过自己的产品么?在使用的过程中,你会有它是一个半私密的社交空间,并且期望是性感的心理预期么?
在国内,任何拥有已定流量的平台,都希望能够打造社区文化,在获客成本日益偏高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用户对社区的认同感,将用户黏在社区。但是,是不是所有平台都适合打造这样的社区?在积极试错的同时,以人命作为迭代成本??这件事情太过分了。
以上的两个情况,是根本导致滴滴顺风车出现问题的原因。
那么需求明确了,问题也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个人思考可以从两个场景进行解决:用户画像+使用流程
用户画像
匹配司机的社会信用体系+负债情况+有无犯罪历史+行驶违章记录。剔除存在问题的司机
乘客:同样,为了确保司机的安全性,乘客也需要做对应的「过滤机制」
即:在司机和乘客两部分进行「过滤」,尽量确保将可能性犯罪降到最小。
使用流程
在车内提供行车记录,在一个服务场景下,通过行车记录仪记录服务双方的行为,在发生问题争执的时候有记录可循。(同时双方也有心理被监管门槛在)
提供一键报警功能,报警后提供:所在位置经纬度,司机信息联系方式,车辆信心等(这个 uber 已经存在了)
即:在尽量避免了可能犯罪后,如果有犯罪行为,尽快可以追踪到罪犯,尽可能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