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为什么说诚其意就是毋自欺?
我们的内心有哪两个声音一直在说话?
为什么说心念被外在人事物纠缠住,内在的良知就会被遮蔽?
为什么说我们内在的法官没有办法被收买?为什么自欺就等于欺天?
曾子在《大学》中告诫我们: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那我们要问一下,为什么说“所谓诚其意就是毋自欺”呢?
其实,曾子所说的诚其意,就是佛陀在《金刚经》当中所说的善护念。
意者,心念也。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讲的注意力,关注点,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内心的动机。
其实我们的心本来是清净的、中正的、平和的,但是受到外在世界的诱惑和干扰以后,就会变得不平静、不中正。
如果我们能够静坐内观,便会发现内心深处总会有两个声音,不停地在对自己说话。
一个声音怂恿我们去放纵,满足感官的欲乐。
而另外一个声音却一直在提醒、告诉我们,要去做好事,要自律,要正直,要平和,要遵守天道、国法、人伦的要求。
其实前一个声音叫人欲,后一个声音叫天理。
人欲之所以会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兴风作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向外攀缘,产生分别,然后再在有分别的基础上,产生了爱与恶。
喜欢的就想贪占,讨厌的就会心生恨意,想要千方百计地摆脱掉,于是贪心和嗔恨心便会增强,心就不再平静,不再中正,不再祥和。
一旦放开感觉器官,我们的心念就会被外在的事物所吸引和纠缠。这个时候,内在那个与天地同生的良知便会被遮蔽。
我们自己就会为纵欲和作恶,去寻找借口和支持。先是自欺,然后向外去欺人,思想及言行上便都会偏离中正无私的天理和大道。
虽然在六贼的欺骗下、引诱下,心念会自我欺骗,会为了违背天理寻找借口,但是老天爷的天眼工程则让我们无缝可钻。因为他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装上了无形的摄像头和传感器。
我们的每一个念头,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会被上苍的天眼记录下来,并且上传到老天爷的超级服务器,永不丢失,也不删除。
最最关键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良知,又被老百姓称为天良。
我们有了坏的念头,恶的言语,污的举动,我们有能力欺骗到所有人,可是却没有办法欺骗我们自己内在那个良知。
而这个良知就是天意的代表,设在我们内心的法庭,而这个法官完全没有可能被我们欺骗和收买。
也就是说,我们的心受到外在诱惑而失去平静和中正,会为了作恶而自我欺骗和开脱,但是内在的良知会一遍又一遍地审判自己,让自己的心灵不得安宁。
我们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骗不了自己,也就骗不了上天的那个代表,我们与生俱来的内在良知。
因为天道是中正的,是求衡的,我们不管骗术如何高明,最终都难以逃脱上天的清算。由此可见,自欺、欺人都等于是在欺天,而欺天则必遭天谴。
因此,诚意就是看护好自己的心念,别让它跑偏,别自我欺骗。
也因如此,有道的君子往往能够快速识别自己的心念,一旦有了坏的念头产生,就会如恶恶臭,像闻到臭味一样快速的远离。
而行善积德则会踊跃而不厌,如好好色。
其实曾子是在告诫我们,即使我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不要造次,也不能让自己的心念放纵。其实这就是后文讲的:慎其独。
不自欺,三个字说的起来非常容易,但做到了真的特别特别难。
南怀瑾老先生说:我们绝大多数人,一生都是在自欺欺人、被人欺中,糊里糊涂地过完一生。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唤醒内在的良知,看护好自己每一个起心动念吧!
怎样理解诚于中形于外?
曾子为什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
小人的心理行为模式特征是什么?
为什么小人见了君子后自己心里会不安?
为什么即便善于伪装,小人在君子面前也不能彻底隐藏?
明道的君子表现和小人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
曾子在《大学》当中强调“诚于中,形于外”,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诚于中,形于外”这六个字呢?君子又为什么必诚其意呢?
首先要理解诚意,诚于中,形于外,先要了解小人闲居为啥会不善?
首先,小人的身、口、意,是听从内在欲望这个本能的指挥,已经暂时忘掉了天理,而且人欲也遮蔽了他内在的良知,战胜了天理。
他也忘掉了天道好还,忘掉了天网恢恢,忘掉了自己内在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忘掉了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言行,都会被上苍捕捉和记录。
人的心念,一旦被欲望掌控,他便只想着能不能做的问题,根本就不太在乎这件事该不该做。
满脑子只想着自己要得到的利益,很容易忘掉义和利是一体两面的,利益背后同时是隐藏着风险的。
小人,因为未明天理,没有致良知,因此一定会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可以骗过其他人。所以一面欺天,一面自欺。
先是自欺,告诉自己别人不会知道,然后再去欺人。于是就会进入自欺欺人,再自欺的恶性闭环。
小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尤其是在正式场合,他迫于环境与舆论的压力,还能够收敛一点,自律一些。而一旦他独处,在别人背后就会什么都敢干。
因为未明天理而自欺,然后再欺人,甚至向曾子讲的无所不至,这就是小人的心理行为模式。
那么小人既然自欺欺人,他为什么又会掩其不善呢?他为什么还会有所顾忌呢?这是我们要搞清楚的第二个问题。
其实,小人虽然不如君子一样,能够真正地明天理致良知,但是却和君子一样,他内在也有与天地同在的良知,而这个良知是可以自动辨别善恶好坏的。
也就是说,小人可以在人后或者独处的时候,做不好的事情,并不是他完全善恶不分,也不是他不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只是他对善恶有报,天道好还的法则,没有达到深信不疑的程度。对天理大道缺少必要的敬畏感,他会认为自己高明,可以瞒过上天,骗过他人。
说的再直白一点儿,小人甚至坏人也是有良知的。小人和坏人一般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小人,是坏人,也要装成好人。
他们宁可费力去做一个伪君子,也不干脆去做一个真小人的。
小人既然特别善于伪装,那他的伪装又为什么容易被看穿呢?
这主要是因为人的行为背后,是他的思维。思维是内在,言行是外在,小人即便可以巧言令色,但是他内在的心念,仍然会通过他的语言,他的脸色、眼神乃至肢体动作,不经意之间表露出来。
一般的正常人,都会有或强或弱的第六感,其实也就是心灵感应。
除非心里没有,只要一动念,别人或多或少的都会接收到我们内在的真实想法,因此想彻底藏住是很难的。
在一个人面前伪装一次,很容易成功,要在所有人面前,所有的场合都能装得滴水不漏,那就实在太难了,甚至要难过严格自律做一个真君子。因此,总有露马脚的时候。
再说了,世界这么大,总有人因为提前了解你,而将你的言行和为人表现告诉更多的人,你自己藏着再高明,也受不了别人对你的出卖。
更关键的是,君子是内外如一的,言谈举止是自然的。而小人伪君子表里不一,装的再好,也会在细节上暴露其不自然。
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莫名其妙说出来的一句话,很可能就会彻底地出卖他,在明眼人的面前根本就藏不住。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行为的源头是内在的思维,而行为也会体现我们的思维。
内在的心念真诚无欺,外在的语言和行为就会将真诚无欺传递给他人。而内在一旦有不正的邪念,即使外在伪装的再好,也不会天衣无缝。碰到有智慧的明白人,一眼就能看穿。
所以明天理和悟大道的人,最智慧的选择,就是深信天道好还,深信天道求衡,深信天道忌巧,时刻关注和管控自己的心念,做到真诚无欺,表里如一。
即使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像曾子说的那样,有如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时刻提醒自己,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告诫自己头顶三尺有神明。
这样才能因为心胸坦荡,而影响自己的外在形象,甚至能达到曾子说的心广体胖。
通过修改自己的思维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而行为的改变,再为自己带来更好的修为和更大的作为。
所以,修改命运是从修改心念开始,端正发心开始,从不自欺欺人开始。
这也就是曾子讲的君子必诚其意,也必会慎独,慢慢地做到了天理即我心,我心即天理的致良知境界。
言谈举止就会自然而然地与大道相合,待人接物就特别有分寸感,德行就会为他人认可和称赞,这就是真正做到了诚于中,形于外。
如何理解“富润屋,德润身”?
有钱人盖大房子和豪华装修与一个人道德修养怎么能扯到一起去呢?
家里有钱有矿叫富,那怎样才算是贵呢?
曾子为什么说心广后能够体胖呢?
为什么放下对生命数量的执着,反而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寿命呢?
养生为什么重在养心呢?
曾子他老人家在《大学》的书中,论述“诚其意”的时候,提到“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这句话我们应该怎么理解呢?
其实,我们先应该搞清楚“富贵”的真正含义。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人对“富贵”二字,理解的未必精确。
其实,富是富,贵是贵。富,很好理解,有钱,有形的财富多,比如说家里有矿。
而咱们中国人也好,甚至很多其他国家的人也好,有了钱之后都特别喜欢鼓捣房子。盖大房子、大院子、修大门,甚至呢,在外墙、屋顶、屋檐雕梁画栋,这是房子的外部。
内在喜欢搞装修,装饰顶、地、墙,用最高档的材料,选最豪华的家具,用最名贵的灯具和饰品。
这是绝大多数有钱人,都跳不出去的一个行为模式,这不就是富润屋吗?人拥有了财富,就可以让自己居住的房子更宽大、更美好、更舒适。
那再谈谈贵,我们绝大多数人会容易把“贵”理解成为拥有权利,拥有地位,拥有社会影响力。
实际上,贵最本质的含义是拥有内在的财富。所谓内在的财富,就是一个人的智慧和修养,而智慧最根本的,就体现为对天理大道的深刻领悟,对宇宙人生的深度洞察。
一个人他内在有道了,真正的体道、行道、与道合一,他外在的表现就一定要有德。而别人往往是通过他外在的德行,来去感受他内在的智慧与修养。
一个人内在拥有了智慧,相当于他的内在财富比较多。这和家里面搞装修,原理也是一样的。
其实,曾子讲“富润屋,德润身”,用我们今天的语言表达就是:金钱能让房子变得更美好,而德行可以让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其实增长智慧,就犹如房子的内装饰,是内在智慧财富的增加和美化。
一个人拥有了内财,掌握了智慧,他外在待人接物就会依道而行,表现的处处有分寸,合天理,能够掌握中道,他也会主动去帮助和成就他人。这就犹如美化房子的外部屋顶,外墙以及大门。
房子叫装修,人的智慧和德行叫做修养,这其中都有一个“修”字。一个人内在智慧的增加,和他外在德行的表现,和美化房子的外在与内在,原理是相同的。所以曾子才会拿在一起作比喻。
那为什么德润身之后,会心广体胖呢?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人有道了,所以心胸就会变得开阔,而心胸开阔之后,身体就会更加的康泰。
一个人领悟了大道,他就自然知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有来必有去,有去自有来,它是一个循环。
知道了这个循环的道理,对生死、得失、荣辱、爱恨,就会比普通人看得淡,就不会那么太执着,也就不再会斤斤计较。
这样一来,他便会大大的减少和他人的矛盾冲突,人际关系就会相对的良性,他自己少生气,少伤心,当然心情舒畅,身体健康了。
我们大家知道,目前最致命的疾病,多数和情绪有直接关系,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
如果一个人有了大智慧,他善于调教自我的心念,而心念这个力量又特别的神奇,能够对身体健康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不是有很多确诊了的癌症病人,因为放下了对生死的恐惧,不仅不去化疗,反而去畅游世界,甚至专注于信仰某种宗教,最后反而奇迹般地康复了,癌细胞没有了。
这不就告诉我们心念的力量有多强大吗?他不就是因为心胸变得宽广了,不执着了,不在乎了,不斤斤计较了,才让自己重新回到健康的状态了。
我们今天的太多人,因为贪生怕死,所以会走入一个养生的怪圈,今天吃这个,明天服那个,终究没有抓到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心情才是健康的重要源头。
当一个人真正的放下对生死的恐惧,不再盲目地追求生命的数量,而是关注于当下生存的质量,可能他生命的数量反而因为心里负担的减少而大大增加。
其实养生根本也在于修心,也就是曾子他老人家讲的诚其意。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内在智慧修养和他外在表现出来的德行,对一个人的提升,就相当于一个人有了钱之后,对自己居住房屋的装修和改善。
而一个人因为内在有了智慧,领悟了天理大道,心胸就会变得开阔, 然后又因为心胸开阔,让自己身心康泰。
其实这和佛家讲的心能转境,本质上应该是一回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