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个小型会议,讨论教材取舍。基本上教材的选用规则逐渐明确,除了国家统编之外,再选就是在教材平台上有或者是十四五规划,但事情总有意外,就是有些教材跑到规则之外,且总在后面各有理由。
于是教材选用委员会就对形成的初选名单,展开讨论。在主持人一番大致介绍基本情况之后,再三强调现在情况,及教材作为国家事权之要求高,需要最严格的执行教材管理办法要求。
我一看手机有一条材料即刻填报要求,于是急急慌慌的率先开口表达了三条意见。一是一条碰线行为规则需要修正,二是一条涉及一线诉求与实际不符需要补齐证据,三是一条课程找不到教材显露出课程设置有问题。说完后相应一条涉及的主任似乎要解释一下,因为是碰线规则,我急乎说了不可讨论就离开了。
事后事情得到纠正,但我也觉得了其实处理起来可以更委婉柔和。比如她还没有同频到在有实际冲突时,规定动作还是需要不打折来遵守,这时候可以用一些事实让其逐渐释然焦虑,并跟她讨论替代的合理化方案,得到更妥善的解决。
这一句,不可讨论。让我察觉到一是自己可以有理有据讲出观点,同时,这种虽然克服以往讲话游移吞吐底气不足的问题。但在现实语境里也有过于硬的顾虑,于是自我对话一番,发现还有更优秀的处理方式。
同时,昨天面对了几天前大推选的结果,终究是有进步了,也觉察了如今走在了一条不管你想还是不想,总归要一直在不停止优化自我的路上,或者是是别人眼中最优我的路上,也许这就是生活。
跌跌撞撞,专心起来也时而有些小喜悦。虽然并不一定是来自于最初的设想,努力的走着走着,轨迹拐向了另一条道,在这条道上一路疾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