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待漏院记》

作者: 恺然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15:53 被阅读13次

    待漏院记

    读古文之前,一定要先能知人论世,考明题目来历,了然于心。

    漏,是宫中报更之器,以铜为壶,贮水其内,以水滴来计时。

    待漏院,宰相要在凌晨就进宫,朝见皇帝,启奏事宜,在早朝开始之前休息的地方。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

    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

    题虽为待漏院,可是起笔却不写与待漏院相关的文字,而是横空出来天道和圣人模式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仿佛天上人间,极乐世界,是绝对的理想的状态。并且点明了这种理想状态的原因。

    行文之此,先告诉读者天道和圣人虽然不言,但四时、五行、三公、六卿的各司其职,才是天下欣欣向荣的关键所在。

    这两句表现出来的意象大方冠冕,奠定了文章气象恢宏的格调。

    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论点)

    本句承上两句而来,推导出君逸臣劳是符合天道运行规律的。可以看作是本文的论点。

    古之善相天下者,自皋、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

    用典,举尧舜时的贤臣到唐朝的贤相,那个时候都是国家大治的时代,他们都是治世的能人,不仅品德高尚,而且都勤于政务。正好论证了臣劳于下,君逸于上的论点。

    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此句以反问作结,实则是令语气更加坚决肯定。四时五行、三公六卿都如此,作为一人之下的宰相怎么可以不勤政呢?

    待漏院原本就是宰相准备进宫早朝的地方,行文至此,才写到主人公身上。

    同时结合上文来看,作者此言正是道出了宰相勤政的必要性。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

    本句写从立朝以来就有规定,再一次强调宰相勤政的必要性,是国家要求、是祖制。

    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

    这一长段描写,以宰相的活动为推移。动静结合,有视觉描写,有听觉描写。尤其“煌煌火城、哕哕銮声”,视听结合,体现出宰相的权势派头之盛大,权势越大,那么宰相思想的邪正对于国家人民的影响就越大。

    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这句起过渡启下作用,引出下文贤相和奸相在待漏之际的心思。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

    这一段是贤相的心理活动,首先考虑的是安抚百姓和招抚四夷,可见作者心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占据第一位的。

    其次才依次涉及到军事、经济、人事、自然灾害、司法诸问题。贤相所思所忧的都是公事。

    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本段讲宰相若是贤者,那么结果是天下清平,苍生富庶,而他位极人臣,富丽堂皇也是应该的。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

    这一段是奸相的心理活动,所想的都是娱乐私情,党同伐异,以及蒙蔽圣上来获益自己。奸相所想所忧的都是私事。

    而贤相奸相的心理描写,以“之”字一韵到底,也是十分具有特色。

    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本段讲宰相若是奸贼,那么对天下的影响就会大失民心,影响统治权。而他被杀被流放也是应该的。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

    本句是对上述奸相和贤相对天下影响而得出的总结,认为宰相对天下的发展关系重大。同时也说明了宰相勤政的重要性。

    此句亦是本篇文章的结论。

    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本句一笔带过,写的是见风使舵、明哲保身的庸相的嘴脸,作者亦给予了否定。

    棘寺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点睛之笔,点明作者作《待漏院记》的用意,是规劝天下的为官者要勤政、勤公而不要勤私。

    文章脉络局势:

    本文先以前朝的贤臣,引出宰相需要一个“勤”字,见“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

    再以“勤”字引出待漏院,见“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

    再在“待漏”的时候,引出了“思”字,见“相君其有思乎”。

    由“思”字,引出了贤相及奸相两种人。

    由贤相和奸相对国家的影响又引出了“慎”字,宰相不仅要勤,还要慎。慎就是多为公,少为私。见“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

    最后又由“慎”字,引伸出位于贤相和奸相之间的庸相。

    文章的逻辑和脉络可谓十分紧密,一环扣一环。

    文章的写作手法:

    本文对比、对偶,这就不说了,十分明显。

    另外本文最显著的笔法还是借事说理。

    第一处,借天道圣人之事来说“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的道理。

    第二处,借贤相和奸相之事来说“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的道理。

    最后说一句,当今那些有问题的为官者,应该好好读读这篇文章,等到老虎落网,就悔之无及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待漏院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jg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