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PIE大叔
请找合适的时间精读这是一篇很长的文章
当然你也可以
用3分钟时间先做检视阅读
***
我并不是一个很能坚持的人。
比如在2014年微信公众号刚开始火的时候我就开始自己做公众号,每天写文章,但坚持了差不多半年时间就放弃了;
比如想着坚持每天跑步5公里,但是基本上没有坚持超过10天的;
比如想着把培训领域的50本经典书籍通读一遍,肯定会对自己专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这些事能够一直坚持下来,现在的自己一定会很不一样,但人生没有如果。
但我却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教训:很多事情不是因为它本身难,而是做的人难以坚持下去。
从2017年10月31日“体验PIE”发出第一篇文章开始,到现在快一年的时间,我想做一件值得自己坚持的事情。
这件事情就是“写作”,并且专注于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三个领悟:读书,演讲和体验式学习。
从9月1日开始,坚持了一个月的读书主题是我这段时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BOOK11: 高倍数阅读
在这30篇文章里面,我选择了关于“如何读书”这个主题的23本书籍,每本都做了翔实的笔记,然后摘取出每本书中最有效的关于读书的9条建议。
虽然大部分文章内容只是读书笔记,但我知道现阶段可能没有办法做到完美,只能先完成这项挑战。
然后,我最后用6篇文章精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从而完成了这个循环。
这段经历给我的三个最大的收获:
1 学习最快的方法: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这个词我在十年前就听到了,但一直作为一条信息存放在大脑的深处,这次无心的实用才意识到它的价值所在。
其实大学的研究生生涯培养的就是主题阅读的能力:去研究一个领悟的文献,甚至穷尽这个领悟的书,然后提出一个新的idea,写一篇论文。
即便我们不去读研究生,仍然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2 坚持一件事情比看上去容易
这30天的心路历程都可以写一部小说了,从一开始兴致勃勃,到中途意兴阑珊,到最后的苦尽甘来,这个过山车般的经历是一段很美妙的体验。
因为不仅需要每天至少读一本书,而且这个九月是我一年里培训最忙的季节,带了20天的培训!路上读完书,白天培训,晚上写文章,还有各种排版问题,所以能够坚持到底也算是奇迹了。
就像我一直说的那样,很多觉得遥遥不可期的事情,不知不觉就实现了。
3 知止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在我的理解中,这里的“止”是第一层的意思是“目标”,当你知道自己的目标后,你才能“定”下来。
好奇心旺盛的坏处就在于对任何事都是浅尝辄止,一直如此,必定碌碌无为,所以“定下来”的前提就是知道目标。
第二层意思是“停止”,知道什么时候要停。不要一味的求快。
原来老是觉得自己有做不完的事情,把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但最后发现并不是每件事情都有意义,于是开始放慢,甚至停下来,应了那句“快真的好吗?”
第三层意思,类似于史蒂芬科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说的“以终为始”。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就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停止了。
经过这个月的主题读书后,我回到了“如何读书”这个领悟的经典,发现前面的大部分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提到了,那为什么不多读经典?
同时我也渐渐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开始剔除跟它们没有关系的其他事物。
我的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大家更高效的读书,从23本书里超过200条的读书建议中,选出下面的9条终极建议,希望这9条能够帮助你更好的阅读专业类的书籍。
一周输出三次来强化记忆
出门前做决定,一天读一本书
不必强求记忆
经受住30年考验的才是经验
读书是回报率最高的自我投资
黑字体阅读法
在图书馆进行主题阅读
掌握16%就可以了
舍弃不需要的书,会更加爱书
读书之法,
在循序渐进,
熟读而精思。 ——朱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