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简书电影院
骑车去西藏:在人生长路上,转过72道拐

骑车去西藏:在人生长路上,转过72道拐

作者: 剪刀手少女 | 来源:发表于2017-05-06 16:10 被阅读0次

    写在前面

    毕业之后的自己变宅了许多,遇到小长假,更多选择在房间里补觉或者看剧、读书。碰到时间稍长一点的假期就会回家,和家人在一起,出门旅行变成了看到风景时会偶尔闪现在脑海里的一个念头。

    虽然每次再翻到以前出行时的相片,和朋友们聊起他们最近的旅行计划时还是会很向往,但也仅止于此。生活里每天吃什么这样琐碎小事的优先级都要高于今年的旅行计划,我把这个现象定义为我已经老了,毕竟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我也是个快要步入中年的姐姐了。


    五一小长假开始之前,翻到了一部关于出发的电影,假期似乎天然就应该和出发连在一起,所以就来聊聊它。

    我觉得对于假期和我一样宅在家的你来说,算得上是一部值得观赏的影片。无论你是热爱骑行,还是渴望出走,或者说有点迷茫,或者有去西藏的想法,都可以看看它。

    2011年的台湾电影,改编自同名散文《转山》。讲述了台湾男孩张书豪看到去世哥哥的一本旅行日志后,决定完成哥哥骑行到西藏的梦想。他从云南丽江出发,经过一个月的艰苦骑行,最终抵达西藏拉萨。

    《转山》作为典型的文艺片在国内票房惨淡,尤其上映时碰上了好莱坞的《猩球崛起》第1部,最终这部投入1000万的影片只获得了不到500万的票房。但这并不妨碍它得到好评,作为导演的处女作《转山》接连获得了东京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马电影节最佳改编剧本,金鸡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的提名。

    这部电影里的元素太多,骑行、出走、西藏、亲情、友情、朝圣,甚至还有更多,我想说对我影响最深的一点,出发的意义

    在影片《转山》的语境中,生命被简化成一场向着梦想之地的骑行,为了某种目的而出发,不断前行,到达的目的地又成了下一个起点。

    可这些,刚出发的张书豪和刚开始观影的我都并不知道

    为什么出发?

    这部影片在开头并没能回答这个问题,影片对这个理由的表达不够有力,让这个理由看起来过于流于表面,有些站不住脚。更多的对于出发的理由反而放在影片的结尾,或者说影片就是为了表达必须走到目的地,才会清楚为什么出发这个道理。

    影片开始,所有人对待哥哥的逝去,选择了默默悼念,而张书豪选择了骑行,去完成哥哥尚未完成的梦想

    他在无法承受失去亲人之沉重时,选择出走。在这里,有思考过,西藏这个目的地骑行这种方式,对于这时的张书豪来说,应该都没有意义。完成哥哥的梦想——这是他给亲人的理由,对他自己来说,是抗拒现在缺了一角的现实。

    选择从丽江出发,骑行到拉萨,算是生活里的巧合,也是生命中的必然安排,就如同哥哥的去世一般,生死是自然规律,但作为逝者的亲人,不可能无动于衷。

    这时候的出走不完全是为了悼念,更重要的是完成对自我的一种洗礼,走出无谓的悲伤。面对亲人的逝去这样不可逆不可变的事实,悼念是没有用的,需要的是走出自我的压抑

    路上会发生什么?

    用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出发的故事往往特别符合墨菲定律的,越是做准备越是出错,越是出错越是紧张,最终忙着紧张,忘了欣赏路上遇到的风景,最终也不会感受到出发的意义。

    出发的意义更多是未知带来的,遇到什么人、吃到什么食物、住在哪里、这些平日里被安排的井井有条的生活小事,在出发的时刻都是未知的,我们就是在这些未知中思考出发的乐趣。离开了谨慎面对的安排好的生活,你才是自己

    像我们的每一趟旅行一样,张书豪的骑行之旅当然没有一路顺畅,在途中他遇上了骗子,有了一段艳遇,经历了同伴的受伤,自己摔下山崖,倒在下着大雪的高原上。如果仅仅是为了骑行,为了风景,为了体验,每一次他都可以停下脚步,但他没有,这些困难都没有让那块沉沉的石头在他心里放下。

    我确定他在出发时,也不清楚心里那块石头里装着的是什么,正是这种不清楚让他确认,他还没有经历完他应该经历的。

    从第一天开始到第二十八天到达,他可能有想过停下吧,在遇到藏族妈妈的时刻,在倒在高原上的瞬间。但他不能这样做,他必须前行。即使前路漫长,即使深夜疲惫,即使艰难重重。心里的目的地和路上的目的地都还没有到,他必须走过去。

    正是路上偶尔的几米阳光,几次风雪,云起云落,能让张书豪到达路上的目的地,理清自己的

    出发会得到什么?

    出发总是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喜悦、兴奋、再不济也有惊讶或者意料之外,在过程中内心总是会停在这样的状态中,反而是在准备回来时和回来之后才有更多精力思考获得了什么?出发一定会为你带来些什么,这些收获有时是你不自知的。

    在这里祭出一句文艺青年的人生格言,你说出的话里藏着你行过的和遇见的人。

    在张书豪进入拉萨时,镜头色调骤然变暖,午后的阳光如勋章般照在他脸上,与之前骑行在峡谷山川的冷色调相比,多了几分英雄凯旋的舒心与温暖。进入圣地就像走进了梦想,已是在终点微笑的他明白,自己这一路是怎样走过来的。

    生命也要这样抱着虔诚的心,走完一段路,你要的总会来。

    一览众山已小,而今我为峰。

    这样一次骑行对于张书豪来说是一生也难以抹去的记忆,让他得以洗礼和蜕变。在片尾,终于能看到张书豪不再有失去亲人的悲伤与颓唐,他也不再不知所措。他面对死亡,从开始并没有什么概念,到最后看透死亡并不需要什么概念。一样,该来则来,该去则去。

    骑行的终点也给了他新的起点。生命会这样继续往复。起点与终点原来没有定义,生命就像骑行路上的车轮,每过一圈,便走过一段距离……


    重写对《转山》的感受,致2011年夏天的张书豪和我自己。也许是因为当时的我和张书豪年纪类似,境遇类似,我尤其喜欢《转山》。不是说拍的有多好,而是它足够引起当时的我的同感

    重写对《转山》的感受,致2011年夏天的张书豪和我自己。也许是因为当时的我和张书豪年纪类似,境遇类似,我尤其喜欢《转山》。不是说拍的有多好,而是它足够引起当时的我的同感。

    想起宣传片中钮承泽导演的话:电影是圆的,里面的自行车是圆的,甚至生活也是圆的,世界也是圆的。我想,抱着信念不要落地不要停止,总能走到终点吧。

    只要心还跳,你我皆行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骑车去西藏:在人生长路上,转过72道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ty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