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为“学习效率低下”感到十分困惑,正好翻到成甲老师微信推荐的《好好学习》就立即买了,以解我燃眉之急。
书第二天就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拿着书找了间咖啡馆看了起来,谁知一看就停不下来了......
直到看完最后一页,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我合上书本,走出咖啡馆,长吁一口气,心里有种满满的感动。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成甲老师诚意满满地把他的干货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出来。
整本书的结构很清晰,逻辑有条理且通俗易懂,从强调掌握临界知识的重要性出发,剥丝抽茧、层层递进地告诉读者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发现和应用临界知识,末尾章节成甲老师还分享了7种他认为非常重要的通用的临界知识。
一、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决定人与人之间认知差距的,已不再是知识数量,而是认知深度
这是最好的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的数量和速度从未像今天这般触手可得;也是最坏的时代,在知识数量和获取速度相似的情况下,决定我们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越来越取决于认知深度。
而认知深度背后的关键,就是掌握与应用临界知识的能力。
二、掌握临界知识比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拥有“绿灯思维”和“以慢为快”的底层思维
1、所谓“绿灯思维”,就是用积极开放的心态接触新观点,考虑如何用新观点帮助自己。
聪明的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读这段的时候,我有种频频躺枪的感觉,以前的我就属于典型的红灯思维,注重的是自我表现而非成长。工作中只要同事对我提出不同意见,我第一反应就是防卫,认为对方是不是在否定我?我该如何反驳他?可想而知这样的心态让我错失了多少成长机会......直到被现实当头棒喝后才彻底顿悟:若得不到成长,面子又有何用?
现在的我听到不同意见时会先耐心倾听,然后去想这个意见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帮助。
2、“以慢为快”才能真正快速成长,因为真正高效的学习,就是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打通知识阻塞,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回想起我以前的读书方式,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如何才能快速读完”、“只靠摘抄记住重要内容”这类问题上,现在想来很可笑,这样的方式,即使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真正的以慢为快,是把核心知识点学透并灵活运用。
现在我会从用的角度出发去学习知识,在阅读前先带着问题,遇到重要知识时,用类比法建立知识的联系和构思知识的用法,以及用费曼学习法让自己真正学透。
三、灵活运用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临界知识事半功倍
成甲老师介绍了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其中反思是最最最重要的、学习者必备的基础技能。
1、反思——学习临界知识最重要的基础技能:
通过反思能帮助我们:
1)发现“跳跃性假设”的知识误区,让假设更接近事实;
2)通过联想和联结,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
3)对标期望的标准“自我催眠”,督促自己应用学习的新知识
训练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
1)从小事反思,改进提升自己——决定关键时刻表现的,是一个个小事的积累
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从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能发现更有价值的启发
3)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我是从今年才开始培养写日记的习惯的,但一直是流水账形式,直到用成甲老师反思和记录的方法实践后,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从日常很小的错误中也能学习到许多方法,而通过经常回顾又能不断提醒我改进。
这份惊喜给我带来了很大动力,现在我能够几乎每天早上6点半前就起床写反思日记,仿佛一天不写就觉得错过了很多宝贵经验的积累。
2、以教为学——检验和强化所学知识很快的一个方式:
通过以教为学,能够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从而进一步打通已有知识,同时能强化所学知识的记忆和认知。很受追捧的快速学习法“费曼技巧”的本质就是以教为学。
3、 刻意练习——提升元认知能力:
美国畅销书作家格拉德维尔在《异类》中提出了1万小时定律,即“经过10000小时的训练,就能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然而埃里克森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现,要想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真正重要的是经过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并不是人们之前理解的只要在某个领域付出10000小时的勤奋与努力就能成为专家。
罗胖说:所谓刻意,就是持续地做你不会做的事,脱离舒适区;什么叫真正的练习?就是把大的知识体系拆碎,成为一个一个小模块,然后分头重复地练习。
成甲老师在书里说刻意练习的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心理表征就是元认知,所以刻意练习就是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
那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和提升元认知能力呢?有三个部分:
1)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持续、刻意地进行大量专注训练,直到把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吃透,弄明白
2)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将核心知识吃透后,和其他相关知识组合起来,整体使用
3)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将各知识的能力单元联系和整合,组成一个认知框架,进而极大提升认知效率
此外,成甲老师还分享了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1、记录——帮助主动思考、快速提升学习效率:
“写”与“记录”是不一样的,记录是在写的基础上主动思考的过程,是挖掘看得见的事情背后看不见的关系。如果只是在写而不是记录,那对学习能力的提升帮助就非常有限。
如何从“写”升级为“记录”呢?
1)如实地记录过程:因为重构的记忆并不一定可靠,而我们又常常会把我们自己大脑重构的记忆,当作准确无误的事实
如实记录有两个价值:① 积累丰富的材料拿来吸取教训,加速成长;② 记录的时间跨度越长,越能看到更深层的规律
2)主动思考,挖掘看不见的关系:在如实记录的基础上,记录影响因素和自己的思考过程
这种通过书写记录、调用知识来解构和重构问题的过程,就是记录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帮助学习快速提升的关键。
我结合了反思和记录方法回溯每一天做得不好的事情、影响因素、思考过程、改进方法等,通过这样审视的方式观察自己,能让我意识到很多原本会被我忽视的那些错误和改进方法,使我受益匪浅。
要是我早点儿知道并实践这个方法该有多好,那我一定比现在的我成长速度要快很多倍很多倍o(TヘTo)…...相见恨晚......
2、定期回顾——让记录和反思价值增倍:
回顾,能让我们在审视自己的过往时,突破过往的“反思经验局限”,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帮助自己成长,所以回顾的意义格外重要,书里介绍了用“印象笔记”记录能很好地管理知识。
说到这里,我想起看完书后的第二天,正好约了朋友谈论很重要的事。那天我想到了成甲老师说用印象笔记为重要的对话录音,我照做了。回到家听了录音后,才发现我居然在谈话过程中忽略了好几个重要信息,而这些信息,是我在听录音之前回忆时,没有被我回想起来的......
3、付费购买——提升学习内容的质量:
付费购买书籍和时间,是最好也是最划算的投资。书里说,书籍就好比私人顾问,对于提高认知效率有极大的帮助。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立即毫不犹豫把我之前购物车里放置已久的10本书买了下来。现在我每遇到困惑,就会去翻翻书找答案。
比如前段时间,我因“计划总是完不成”感到很沮丧,果然在《战胜拖拉》里被我找到了“逆向日程表”法,逆向日程表是以星期为单位,以30分钟/次的高质量工作时间为目标,让自己在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和休闲之间达到和谐共处,对我很有借鉴作用。
花钱买时间让自己学习,以及购买能够帮我们省时间的生产力提升工具,是最划算的投资。
四、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临界知识是应对复杂世界现象的有力工具,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看起来复杂多变的现象,其实是由背后简单的基础规律决定的,而临界知识就是用最简单的基础规律来解释复杂的世界现象,所以掌握临界知识能大幅提升学习和思考效率。
1、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呢?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重要的知识,可以阅读经典书籍,从中寻找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识。此外,要有好奇心,多留心看似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是否应用了我们已有的规律
2)找到重要知识的原始出处,更清晰认识这个结论可能的适用范围和局限
3)尝试用更底层的原理解释重要知识,用第一性原理寻找和建立临界知识
4)没有解释时,创造假设并验证,通过不断质询、反思探索,使临界知识假设越来越有解释力
此外,书里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能够一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边学习临界知识,就能事半功倍。
如何找到我们喜欢的事情?成甲老师分享了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两个方法:
1)回忆过往,找到能让你全情投入的事;2)找到让你感到自己很强大的事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并且有自己的热情和独立思考。
2、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刻意练习我们学到的临界知识,是真正掌握它的关键,我们要在不同的场景和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书里提到了应用并掌握临界知识的三个方法:
1)借助外部资源掌握临界知识,如得到App的万维钢专栏《精英日课》
2)刻意练习掌握临界知识,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大量地持续练习,才能在相同的时间里比别人成长得更快
3)掌握临界知识提升预见性认知,用一个等式能很好地表示:
对问题的预见性认知=影响问题发展的结构(临界知识)+获得具体信息的数量与质量
掌握和应用临界知识,并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能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掌握背后的规律,进而提升实现预见性认知的能力。
3、如何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能力圈就是在某些你真正擅长并懂得知识的领域里,比90%的人都做得好。
而构建自己的能力圈很重要的是发现并培养自己的优势,然后在自己优势的领域里超过90%的人,并且只在能力圈内做出重要决策。因为我们80%的成功,是由20%的决定引发的,而之所以我们能够做出高质量的预见性决定,是因为在这个领域,我们比90%的人更了解。
举个栗子,李叫兽就是很好地运用了“狙击手策略”:
商业战略和营销是他擅长的领域,所以他选择开公众号,从营销领域切入,写大量有深度的商业分析文章;当他公众号大获成功,甚至收到了年薪300万Offer的时候,他花了5分钟就拒绝了,因为他用战略的角度分析这份工作无法发挥自己最大的竞争优势;当百度向他抛出橄榄枝时,他选择了离开舒适区,接受挑战,因为他希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影响更多的人。
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临界知识,综合地实践应用,才能在我们的能力圈范围内做出正确的、重要的决策。
五、重要的、通用的7个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末尾,成甲老师介绍了7种非常重要的、通用的临界知识,这7种临界知识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比如,经常丢三落四的我,开始有意识地备份重要文件、出门检查所有必备物品;我开始改掉了赴约爱踩点出门的毛病,尽量提前出门,万一途中出现什么状况呢;看电影时,我从原来的“放松型”变成了“思考型”观赏,在看的过程中我会多问几个“Why”,为什么影片开头要用这个镜头切入?为什么这段情节要采用倒叙式手法?为什么以这样的结局收尾,想传达什么;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中我做哪些事情能产生复利效应等等。
到底是哪7种临界知识这么有用呢?
1、复利效应: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我们要在生活中发现“A导致B,B加强A”的事情,然后尽可能提高这件事情的利率,并加强这件事情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2、概率论:世界是符合概率分布的,“决策树理论”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我们要持续投入成功概率最大的事,并为小概率备份,避免小概率事件给我们带来的致命打击。
3、黄金思维圈:从Why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培养问“Why”的习惯,能更好地透过问题的表象看清问题的实质,这也是黄金思维圈最大的价值。
4、进化论:处在“具备信息优势”的位置,能让自己更快地发现甚至预见变化,而让自己处在“具备信息优势”位置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找到人脉中心。看到变化时,采取低成本试错、观察结果、保留策略。
5、系统思考:系统思考的关键是分析系统模型,通过“及时反馈”找到系统关键解,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6、二八法则:20%的和我们拥有差异资源的人脉能带来80%的价值
7、安全空间:建立冗余备份,构建反脆弱的安全空间,增强对极端事件的应对能力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无法只靠单独的一种临界知识解决问题,把临界知识综合起来灵活应用,发挥共振效应,实现临界知识价值的最大化。
断断续续花了3天时间终于把这篇读书笔记写完了,加上梳理思维导图,这本书我前前后后差不多看了四遍,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本书真的对我的帮助很大,我真正想要通过这本书里成甲老师分享的这些方法去改变自己,并且,我也确实开始这么做了。
我想,实践与分享或许是对成甲老师最好的感谢(ฅ´ω`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