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赞同李雪的观点:延迟满足是在孩子被充分满足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倒过来。
我前两年打游戏打到停不下来,或者说前面几年里还有过打游戏打到很久的经历。
直到我读了李雪的话,体会她所说的内容。我以前是不敢满足自己的,哪怕是花很少的钱,心里都会多少有些负罪感。
比如买一包一块钱的干脆面,我都会在心里想一下,要是我不买,省下这一块钱关键时候也能给我顶个用。
只是我不知道的是,当时不舍得花一块钱满足自己的那个需求,它在我心里更深了。
我是战战兢兢做出满足自己的第一步的,外表看不出了,但我知道那时候的紧张、害怕、担心。
慢慢尝试后,发现被满足,心是多么高兴啊。真的是高兴,虽然是一块钱的干脆面,可是它就是无上的美味,好吃极了。
如果开心有形状,那是春风拂过的水面吧,快乐荡漾了一圈又一圈啊。
慢慢走到游戏的这个时空里,成功成功,转多些淘金币,赚多些,再多些,再多些,.....
你说我不知道那是虚幻的吗?我很知道。我不知道那浪费时间吗?我知道。
然而我想它依然是满足了我心里的可能我表叔不清楚的需求吧,就是为了满足那不可名状的感觉,我的打游戏断断续续持续了很多年。从毕业到今年年初。
而今,我到现在,真的一下子都没有打过。
只是感慨李雪苦口婆心地在书里说,在文章里说,在段视频里说,也不知道听进去的有几个人。
嗯,我无意间越界了。别人听不听,是别人的事儿。我有没有听进去,听进去多少,是我的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