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见‖来自:“怀念与相见”
就在两天前,在经历了7进5的决赛之后,乐队的夏天进入尾声。
节目进行到现在,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成是音乐盛宴。国内31乐队,来自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格,因为节目聚到了一起,展示出音乐的风采。
到最后,无关比赛结果,他们都已成为赢家。
《乐队的夏天》起名,我想“夏天”二字主要还是与季节相契合,不然,也许“春天”更为合适。因为,夏天为一年之盛,而中国的乐队发展绝不仅仅止步于此。
乐队的夏天?我希望是乐队的春天!说起参加节目初衷时,新裤子乐队坦白,“导演说上这节目能涨粉到100万。”
而在导演问及“现在玩乐团的收入算好的吗”时,有的乐队成员相视一笑,有的默不作声,有的坦言现在做乐队处于亏钱状态。Click15的主唱ricky说,“我们从来没有靠乐队赚到过钱。”
乐队的夏天?我希望是乐队的春天!乐队的大部分人只能把音乐当做一种爱好,或是发泄方式,为了生活,他们需要一份正式的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以及养活这个烧钱的爱好。
玩乐队很难赚钱,众人皆知。于是当知道身边有人玩乐队,大众脑子里便会产生这样的极端印象,“穷”或者“有钱”。因为有钱,所以有资本支撑你烧钱玩音乐。不然,便是前者。
而那一个字“穷”的结果,很多时候也是两种,继续带着诗和远方苦苦支撑,或者,放弃自己的诗和远方。就像大张伟在决定解约时留下的,“我因国情与家境考量,自废摇滚功能。”略显诙谐的话语中却饱含凄凉。
除了经济上的压力,更多的,还有大众对乐队以及一些音乐形式固有的偏见。
一直以来,社会对玩乐队的人态度似乎不够友好。提到“乐队”二字,许多人往往将其与吸毒、酗酒等负面词汇连接,稍好的说法还有不务正业,最温和的也是不随大流。总之,还是带有有色眼镜。
而谈及朋克、放克诸如此类小众音乐,时常带有些怪异的眼光。不得不承认,由于这些音乐本身特质的小众以及大众音乐审美总体水平较低,我们似乎可以接受此类音乐受众范围的局限。但若仅仅因为不喜欢、不了解而强行加上不好、不入流等标签,显然是不可取的。
乐队的夏天?我希望是乐队的春天!这档节目的作用在哪里?我并不认为真有某些网友说的复兴摇滚那么大的功效。牟頔说,“大家对《乐队的夏天》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我们要振兴中国摇滚。”
而对于批判把音乐商业化的人,我倒觉得这是一档节目,但只是一档节目。如果认清其盈利的本质,也许便不会有这么苛刻了。
所以节目最大意义在何处?我想还是归结于“宣传”二字。
功利点来说,通过这个节目,无论是像面孔这般的老牌乐队还是九连真人这样的新兴乐队,曝光率都得到提高,也赢得了一大批观众的喜爱。一系列效应最终推动的还是收入的提高。
Click#15的主唱在采访中也坦言,自己的身价涨了三倍,表演再不是台下一两百人的“惨像”。其他乐队亦是如此。
也许有人会说,玩音乐的不在于这些东西,可我倒觉得,不止他们,如果有谁说钱对他一点都不重要,那他一定是已经有了钱。
抛开金钱方面,谈些其他。小的层面来说,乐队本身自己的价值或多或少得到呈现。在这想举个最直观明显的例子——九连真人。
我万分欣赏他们,在社会不断向前的脚步中,选择反向而行,退回到最本身的方言,再不被看好声中走出了自己的风格,将客家文化通过方言的形式传播出去,
时代前进浪潮中,如何把遗失的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完美的继承下来,这是我一直想解答却无法破解的难题。如今,宋阳算一个,九连算一个,的确向我证明,以一种新的形式,传统文化在时代前行中,有机会不被保留下来,重新焕发生机,
自身意义的实现,《乐队的夏天》给了他们极大的平台。
再把面放大。把乐队放到荧幕上,不失为让大众认识乐队的一种方法。
乐队的夏天?我希望是乐队的春天!透过荧屏,我们了解到,玩乐队的人也许直接,但并非没教养,他们表达不屑直接,表达赞赏同样直接;玩乐队的人也许慢热,但并非冷酷,同样会因为一首歌、一个故事戳人心弦,热泪盈眶;玩乐队的人也许看似彪悍,但并非缺少温情,对家人朋友仍充满关怀,只是不善于言表。
他们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呢?其实没有。这些刻板印象的改变,我认为节目给了很大的帮助。通过平常生活、排练以及场外乐队成员的发言,无形中逐渐得到瓦解。
同时,要想让人喜欢,首先得有了解,有了解起码得有呈现。《乐队的夏天》更像这样一个平台。它把各具特色的乐队都摆在你眼前,观看节目的过程无形中也是对音乐的了解,进而发现自己喜欢的乐队,附带喜欢的形式,哪怕我只是喜欢杨策弹琴,喜欢彭磊唱歌,或者只是喜欢某一支乐队的某一支或几支歌曲,都是一种无形的了解,都是对音乐市场的一次小小的贡献。
就好像菜市场把不同菜品质量最上等的菜摆在眼前,反正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在知道有什么种类的情况下,才能根据自己喜欢进行挑选。但就算是不太对自己胃口的菜,也只能说是不对自己胃口,而不是它不好。
近年来,针对不同的音乐形态,不同的节目倍出。有针对说唱艺术的《中国新说唱》,如今又有了《乐队的夏天》。作为节目本身,我不敢说它们纯为了社会价值,毕竟谁也不是傻子,谁也要吃饭。
但通过这样的节目,着实让大众对不同的音乐形态有了接触和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谈喜欢,纵使不喜欢,也是因为自己不喜欢“萝卜”,而不是因为“萝卜”不好。
救世主实在谈不上,他们更像一个窗口,让更多的人看看外面的世界。当人们逐渐脱离原来的陈旧老套观念,愿意了解新的事物,愿意对自己喜欢的多一分支持,对自己不喜欢的也能多一分宽容,音乐市场才会欣欣向荣,优质作品才会层出不穷。
这是春天到来的信号。
如今,也许春天仍未完全到来,但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冰雪消融的迹象,春天还会远吗?当冰雪消融,何止是乐队的春天,音乐的春天、文化的春天都不会遥远。他们会来吗?他们迟早会来!
乐队的夏天?我希望是乐队的春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