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才得知王安石和方仲永是同辈。由此又让我有了些思考。
方仲永是神童。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这个五岁大的孩子,在没有学习过的情况下就作了首不错的诗。当然是个神童。如果生在富裕且重视教育的家庭该多幸福啊!偏偏生在农家。如果是耕读之家也就罢了。偏偏父亲是个不折不扣的目光短浅的小农。这样,他人生的悲剧就早早埋下了。
在见识到儿子的不凡。父亲没有喜悦和自豪,而是打起了小算盘。以仲永的才华,只要父亲带他到善良的富户家里讲述一番。上学绝对不成问题。以他的天分加上合适的引导与刻苦的学习。将来必成国家栋梁。然而,在人生的三岔口上,在天堂与人间之间,父亲轻轻松松地一个举动就断送了仲永的人生。
他带着仲永去各处炫耀,以赢得财物。把儿子的大好年华全部浪费。一手造就了神童陨落的可悲现象。
文中只提到十八九岁的仲永泯然众人矣。那么,仲永的人生最终会怎样呢?错过了大好年华,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已经不可能。自幼四处游荡,不曾学习农务,要何以为生呢?我们不得而知。
王安石和他是同辈人。王安石不是神童,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历史留下了他的名字。也因为他,这个本该被世界遗忘的神童被世人记住了。我至今依然记得语文老师在上这节课时的愤恨之情。她是一位来自农村的中年女性。她说:中学时曾因自己不优秀的成绩和窘迫的家境心生退意。是父母的鼓励和开导令她最终能站在讲台上。她实在无法原谅仲永父亲这般耽误儿子的行径。
英国著名作家笛福曾说,孩子的教育一旦欠下,就再也无法偿还。孩子的成长也就那几年,耽误了,真的谁也赔不起。我不知道长大后的仲永可曾怨过父亲,也不知道他的父亲在人生中可曾有那么一次为自己的所做所为后悔过。我只知道,怎样,也弥补不了了。
而比这件事情更痛心的是。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类似的事情还在世界各地上演着。比如那些被好莱坞发掘,曾经灵气逼人,如今落魄不堪的孩子们。他们有的过早地体味到名利双收的滋味,没能做好修身,沾染了不少恶习。有的成了父母的摇钱树。在本该无拘无束地玩耍学习的童年像成年人一样做高强度的工作,过早地失去了孩童的纯真。而当他们的灵气不再,观众们转而投入新的灵气儿童的怀抱,被彻底遗忘,潦倒度日。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就这么代纪轮回,悲剧不断上演。人性真是太可叹了!
到底要几时。社会才能明白应该怎样看待神童。要何时,父母们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父母?要到什么时候,伤仲永这样的情况才会杜绝?
作为同龄人的王安石对仲永的陨落应该感慨颇深。他不失时机地点出给——如仲永一般的神童,未能得到教育都泯然众人。那普通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岂不是连普通人都不如。一下子提升了主题。发人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