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在白驹学校做交流,听一节年轻老师上《四季之美》。一直以来对年轻人的课的评价标准,都不会太高。他们综合素养高,学习能力强,很多课堂上的问题,都是因为经验不足的缘故造成的,稍加点拨,效果也会不错。虽然我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但对于今天的这节课,我还是有些意外。老师教龄五年,这节课共打磨了六次。加上这篇文章很经典,公开课多,资源也很丰富,如果集大家的智慧,上出一节好课,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但这节课表现出以下明显偏差:一,师生一对一问答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策略,大多数学生大多数时间处于旁观状态;二,教学精美散文,学生基本不读书,图片和音乐组成的课件群,取代了读书;三,老师上课目标不清,也基本说不清楚教学目标。议课的时候,大家找亮点,也只能归结到老师素养高。看着台下的一百多名语文老师,而且年轻老师居多,一时间,我心头居然涌起了少有的忧心忡忡。
2·外请的所谓的专家,偶尔来做一次交流,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如有不慎,还可能引起老师的反感,以为是专家不够宽容,故意找茬。如果学校不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这群年轻人,会走向何方,我们无法预知。但我们知道,有多少学生会被耽误,他们在学校,没有得到该得到的素养。一想到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实在让人开心不起来。
3.今天依然坚持讲大概念。大概念就是大格局,站在更高处做教育,站在更高处教语文。面对每一节课,我们都应该主动追问——这节课学生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面对每篇课文,我们也可以追问——这个文本,最核心的学习价值是什么?怎么的学习过程最有价值?学生今天的学习,不再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的能力。今天所习得的知识和能力,能不能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自己有没有能力把这个世界建设得更美好。
4.学语文,从知道到理解再从理解到运用,从他人走向自我,探索他人的读写经验为己所用,是今天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变化。大概念的建立,是教学改变的起点。
5.《忆读书》一课的最后环节,交流自己的好书标准。一男生说,好书是百读不厌的书。我问他你有一本这样的书么?他坚定地说有,但忘记了书名。接着一女生说,好书是人物关系特别复杂的书。我又追问,你读过这样的书么?她说没有。听课的老师,都笑了。后来,那个男孩想起了那本百读不厌的书是《安徒生童话》,我相信他,因为《安徒生童话》,确实值得反复读。一个人在童年的时候,就能遇到一些好书,还能百读不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