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趣话苏州》的老辰光。万老板丝弦弹拨,嗓音清亮,一曲《贵妃醉酒》唱毕,就开启了他那装满了苏州俗语的话匣子。
今朝,万鸣先生以讲析、解释俗语的来龙去脉,交代其出典为主。摆在头关的俗语,总要讨个好口彩的。苏州人朋友相见,甲:“老兄,托奈格事体阿纯办成功?”乙:“喔约,啥格大事体,小菜一碟,笃定!”乙边说,边捋起袖管,右掌拍胸,“包在吾身上。”甲听得“事情办妥,笃定泰山”的承诺,当即眉开眼笑,拉着乙的左手:“上松鹤楼,中饷吾请客。”于是乎,半斤老烧三只菜,是最起码的感情回报,甲乙之间的朋友情谊一下子翻个倍,热度从40度升到80度。民间口语表示自己心无半分忧虑,亦常说“笃定睏大觉,可高枕24小时(或说24个)枕头”,其实,言者亦勿想想,一天就24个小时,没有一刻醒着,那意味着什么?哈哈,说大话以至忘乎所以、自我埋汰的情况是常有发生的。要说遇大事、急事、性命交关事而神定自若、笃定泰山者,莫过于三国时的诸葛亮。街亭失守,司马懿大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悠哉抚琴,两童子城楼洒扫、敲更老汉城门前歇息,一切都显出诸葛丞相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区区敌将何惧之有!笃定、笃定、笃笃定定!而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那么,“笃定”两字究竟来自何方?现在就向听众朋友汇报出典:苏州作为江南水乡,河道纵横,自然拱桥遍布,其实,“笃定”,指的是石拱圈的左右受力最吃重的基石,左是“笃”,右为“定”,石工们架桥时,总会拉响劳动号子:“笃格里来着实,定格里牢靠——嗨约!”据说,苏州造桥祖师爷叫徐明煌(音),他是中国第一石拱桥赵州桥建造者李春儿子的学生(李春是徐的祖师爷无疑),经他设计建造的许许多多苏州古桥,均笃定坚固。某知县官对徐明煌建造的某桥的牢固性持怀疑态度,于是,县官派师爷实地察访,那师爷去现场,只见在那座刚竣工的新石桥面上,站满了男女老幼,观察了老长时辰,石桥仍笃定泰山,坚如磐石。师爷回府衙,禀报县官老爷,县官方才信服徐明煌的造桥本领。讲到苏州石拱桥的建筑优点,除了笃定牢靠,还有第二个特征,即基本上各桥一式,决不雷同。哪像现在各城市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千楼一样,看了上海的东海大楼,就不必再看杭州的西湖大厦;包括现在许多的古镇老街,以人造古迹、复制文物为多,到东到西差不多,所以,建议年纪大点的阿姨伯伯,出外旅游,去一两处典型的即可,闲时还是以听听评弹、修身养性最恰当。当然,祖国的名山大川,其壮美气势还是各具千秋的,譬如,上黄山,当观云海、苍松,登泰山;当览石刻、古碑;游长城,当瞻雄关、戍楼……不说阅尽天下万千气象,即便每年跑出去五六回,凭着所积累的旅游经验和知识,若来一次老夫老妻蜜月游,老公给老婆做个免费导游,还是“笃笃定定”的!(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