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充分的赢,才有勇气面对输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3944/c09c5ea642689608.jpg)
当孩子有勇气,内心有力量的时候就会充满自信。而成人对孩子有力量的看法有些矛盾。成人为所谓的“表现好”而喝彩,例如孩子为朋友挺身而出、反抗权威,但决不希望孩子反抗的是我们;我们希望他们能坚持主见、具有领导力,但又不要固执、不要盛气凌人;我们欣赏他们的强健体魄,但对他们欺负别人的行为又从不姑息。最为严重的是,一般人都指责母亲给了孩子过多的力量,说她们对子女“溺爱”有加而管教不够。
正是因为成人的矛盾,经常让孩子产生无力感。只有当孩子从无力感的困境中挣脱出来,获得真正的力量,才能让自信力和竞争力得到平衡健康的发展。
第一波自信力,来自孩子刚刚出生时获取基本生存需要的能力:他们凭借弱小可爱和楚楚动人的样子,就足以从照料者那里换取可口的食物,安全的庇护,以及无私的爱心和关怀。婴儿所有的学习几乎都是在互动中完成的。
第二波自信力,来自孩子在蹒跚学步时,发现自己可以对别人说“不”,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孩子长到18个月至两岁时,对孩子大打出手的频次大幅上升,就是因为孩子开始有独立意识,成人之所以采取暴力,是把孩子身上冒出来的自主行为,错看成了无理挑衅和故意作对,而没意识到这是孩子迈向独立的开始。
第三波自信力,贯穿于孩子在这个世界中寻找自己位置的全过程,尤其是在同龄人的世界。
正是因为孩子要找寻自己的位置,让自己显得有力量,所以孩子会选择“骂人”。骂人能让孩子感到有“力量”,有“力量”支配自己的言行,又有“力量”伤害别人的感情。当孩子试图用语言激怒我们,显示他的了“力量”时,如果我们不被他激怒,反倒开个玩笑,“你怎么知道我小名就臭蛋,嘘!千万别把我的小名告诉别人。”用玩笑来消除导致骂人行为的情绪压力。
孩子在输赢中最容易建立自信力。如果孩子和父母一起玩并能从中获胜,并且主导游戏,那他们不会因为和同伴实力悬殊而主动作出让步。如果孩子每次输了之后都非常生气,或者在赢的时候不可一世,那么就意味着需要成人的特殊帮助,帮他们学会处理比赛胜负的情绪。用嬉闹的方式来处理潜藏的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