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曾这样描述人们对烦恼的态度: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得简单。
这极符合人类不愿动脑的天性。因为解决问题需要动脑,享受幸福也需要动脑平衡各种微妙的关系,而承受痛苦则只需陷在那里不动。
———《认知觉醒》
@亲爱的静慧 看到这段话我心里一顿,那些熟悉、不熟悉的场景一下子全都浮现在眼前。
“父辈长达几十年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邻居的家庭永远都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朋友的孩子总是让她烦恼不已”、“都市里力气活最重、挣得最少、生活质量最差的那些人”、“底层的孩子总是‘毫无选择’的重复着父辈的生活”……
这些问题在我以往的认知中、被不断的反复:那些幸福的人、他们的思想是怎样的?他们平时怎样想、怎样做?为什么那么多贫困、痛苦的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自己厌倦的生活?难道他们真的注定以此为生,饱受挣扎之苦吗?
在看到《认知觉醒》这本书的作者是用这样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的根源的。
他说在人类经由数万年来的不断进化到现在,人的大脑是由三个区域构成的: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
如果用具体的年龄来描述它们,那就是本能脑22岁、情绪脑12岁、理智脑2岁。从这具体的数字我们就能看出来本能脑年龄最大、最成熟,也就是它跟物种生命一起诞生,目标就是活下来。也就是几百万年前在单细胞生物在海洋产生进化中先进化出本能脑。
本能脑是物种活下来的本能系统,情绪脑是物种进化成智人适应新身份生存的自保系统,理智脑是人类近几万年才进化出的,它在大脑的脑前叶。
人之所以会在痛苦中走不出来,是因为他的生存模式是痛苦模式,这是他这个生命来到人间所经历的存活模式,这个模式储存在他的本能脑。
如果他想要改变、走出痛苦,他的本能脑就会立马拉响警报、情绪脑就会出现应激反应:改变很恐惧、很消耗生命能量,所以出现恐惧情绪来保护他生命安全。
而往往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他们的理智脑使用率是很低的。本来在进化上理智脑的处境就非常劣势,如果再没有刻意的使用、练习,那他启动理智脑的几率会更少更少,所以他们才在挣扎中周而复始。
@亲爱的静慧 其实,在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明白这个问题之后,我更理解他们:不是他们不想改变,而是生命本能使然。物种本来就是趋利避害的。
那真的就没办法改变、使他们幸福了吗?答案肯定不是的。方法就是我们要有意识地启动自己的理性脑,告诉自己:我们一点点改变这种生活模式不会威胁我们的生命安全,它只会让我们开始变得幸福。
同时,我们要一点点地改变,这样既能让我们有成就感、又能跳出惯性模式,比如不开心的人那就每天看三个笑话,让自己笑笑,同时每天说出自己一个优点。
改变是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它不能让你生活立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的积累到最后会产生惊人的聚变,所以,亲爱的你,加油!每天进步一点点,你就是全新的自己、最棒的自己。#我要上头条# #读书# #读书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