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昼夜等分,早晚温差变化明显,特别担心孩子在校感冒,也担心床铺上的席子太凉,还担心他晨间过早醒来睡眠不够。我觉得全天下的妈妈也许都这样,孩子再大,在妈妈眼里,仍然是那个担心他吃不饱焦虑他睡不好的小娃。然后直到接到他每天的午间电话,席子不凉,睡得还行,吃得挺饱,悬着的心也总算稍稍放下了。
每日电话很有规律,总是在12点左右准时来电,而我总会在这个时间段习惯性地将手机调成铃音,不想因为忙别的事而错过这每天的报备。时间不长,仅仅一两分钟,但每天都有,从未间断过,有汇报自己成绩的,有提醒我班里事情的,有讲述一日三餐的。其实男生的情感照样可以做到很细腻,正如同他的写作风格一样,因为文章来源于生活日常,若没有一颗柔软的心,笔触无法做到流畅,行文也无法细腻如涓涓细流。
庆幸,在这个阶段,他和妈妈的关系还能友好相处,他还会像小女生那样,把一周发生的趣事在周末时光里一件件分享给我听;未来,可能不一定会长久保持这样的沟通了,男孩一定会拥有自己越来越多的秘密,有一天,他如不想分享了,我一定也不会勉强去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只希望目前这种和谐的状态能够持续得时间长些更长些。
这个周末,其实孩子在家的表现并不是特别理想,不知道是因为新环境适应之后的松懈,还是因为被老师一些表扬之后的骄傲自满,认为自己挺厉害,在家里一下变得过度松弛了,却不知道自己对时间的把控能力远远不够,也还没有将模式完全从小学切换到中学。周六白天的不抓紧换来了晚上的熬夜,加班加点,总算在周日返校前几分钟完成所有作业;因为对题量的判断能力不足,总认为还像小学那样,快的,简单的,但其实未必了,每一题难了,就会花上很多时间与精力,而越拖延,思考时间就局限了,人跟着着急,脾气也一下上来,带着情绪之后,题当然做得效果不好了。
感觉这个刚刚过去的周末,坦坦地回家,急匆匆地返校,也算是个教训了。时间对每个人都很公平,利用与不被利用,有效利用与无效利用,时间都这样溜走了。车上,我也没多说他,也不提这事了,因为该讲的道理在周六已经讲了一大堆,差不多耳朵快听起茧了;这趟40分钟的车程,他没像往常那样叽叽喳喳讲东讲西的,应该也是在自我反省中吧,希望以后慢慢的,能改掉学习上这个前松后紧的陋习。
在这前前后后差不多️一个月里,其实我说话的分贝都没怎么提高过,上周六算是个反复了;而他也是一样,收敛自己的脾气也有好长一阵子了,上周末爆发,也当是一种发泄吧。不过,还好,返校当日就联系过我,今天的电话也照旧,隔夜仇是不存在的。
秋分,平分秋色,对我们家来说,情感跨区,一半在这个区,一半在那个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