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对死亡的恐惧,那下一步就要考虑老人的孤独问题。穆紫峰先把老人进行分类,不能一勺烩。
对于空巢老人:因为空巢老人是失独、失偶,或者儿女分家另过,或者外出打工后,家庭的冷清会感到阵阵孤独。老人精神上寂寞、生活上不便、身体上不适,这让他们孤独感更重。所以要让他们多来禅院,参加他们喜欢的活动,融入社会。
对于被冷落老人:有的老人虽与儿孙共同生活,但儿孙们各忙各的,回到家也是累,反而依赖老人给做饭,较少对老人嘘寒问暖,更谈不上拉家常。这些老人因被冷落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感,需要既沟通子女,同时沟通老人,也需要把老人带到禅院,因为他们时间有限,可以参与部分活动。
对于内向老人:随着肌体的衰老,有些老人性格也变得执古怪,与人难以相处。这种孤独不仅自己痛苦,还会让全家人的幸福指数大打折扣,这就需要心理疏导和慰藉,两种途径解决,一是在禅院安排心理咨询老师进行慰藉;二是引导老人参加道观活动,取得一定信仰,多与道友交流,获得共鸣。
对于单纯的退休老人:他们在家无所事事,生活落差使老人感到失落、空虚,这些人一般都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也有一定的长处,所以组织起来,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在禅院开展各种兴趣班即可。
对于农村留守老人:他们既要干农活,又要干家务,还要带孙子,体力和精神上的压力都很大。遇到困难无人商量,生病了无人照料,时常感到孤独无助。那就组织年轻的志愿者,及时上门提供帮助,同时排解他们的压力就行。
对于其他有钱有闲的老人:退休是他们“第二人生”之始,没有子女相随,卸了抚育重担,完全要自寻乐趣,实现未尽的梦想。这些人直接抛给李航,让她去组织有闲阶级去旅游,打发时光。
幽默闲适大师林语堂称:“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只要把老人分门别类组织起来,发挥各自特长,让他们有事儿干,实现自尊,觉得还有用;参加各种活动,每天不闲着,实现老有所乐;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继续提高,让生活充满乐趣,未来可期,实现老有所学;有子女的,沟通子女,引导孝顺,没有子女的,有志愿者提供帮助,实现老有所依。
改变环境的同时,老年人也要转换一下原本固有的思想,尤其是一些固执的老人,不能再一味的信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而是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要总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儿女身上,当你降低了对别人的期待,生活自然就美好了,也不会再因为孤独而产生不良的情绪。
孤独本就是人生常态,只有自己想得开,悟得透,人才不会因为孤独或者年迈所困扰。人到老年,孤独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只要我们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在孤独的日子里好好关注自己,让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这样才能让自己过上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穆紫峰按照整理好的思路,把禅院的房屋分成了各个不同的兴趣小组,比如摄影、唱歌、心理、书法等,让老人自己选出组长,拍好课程表。
为了丰富老人口味,也为道观提供经济来源,穆紫峰决定在旁边开一小块地,美其名曰“紫山花果园”,将来可以组织老人为花、果、菜、树施肥、浇水、松土、除虫。还让老人进行认养,花果园必会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也会成为一道景观,有的兴趣小组可以在果园里进行活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