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的思维模式容易一叶障目

作者: 朱团辉 | 来源:发表于2019-01-26 22:38 被阅读10次

    #方法#思维模式「67/70」

    「见」


    还记得以前我认为工作能熬出来,于是在工程师的岗位上熬了7年多,因为感觉没啥大变化,才果断转行。随后转行以后,因为看中了综合金融作为平安优才加盟平安。

    转行之后让我的时间相对自由,学习了不少的东西,开了眼界。

    在平安3年多,作为我保险知识的启蒙之地,我是无法认同身边有人直接抨击平安的。它的培训系统性确实是其它公司比拟不了的。毕竟平安被誉为保险业界的黄埔培训地,每次培训都会比上次有所改善。

    那时候的我真的认为,产品没有太大区别,买保险买的应该是服务。

    在平安的时候,都认为客户是必须开拓出来的,要用“讲行业、讲公司、讲自己”去吸引客户,让客户认同。一旦客户不认同你的产品,就是三讲出现了问题。

    随着身边有一些案例,让我有点越来越在乎保额,毕竟对于客户最关键的赔付标准还是自己所购买的保额。

    然后,我就越来越不认同自己的做事习惯。毕竟如果我们自己不能足够专业,哪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让别人认同你。

    于是,18年12月我选择离开平安,休息一个月左右以后,经过不断的确认之后,才选择加入了明亚保险经纪。

    之后我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客户买的不仅仅是一个合同,也不仅仅是一个保额,更是合同里那一条条冷冰冰的条款。

    「感」


    毕竟一旦出现纠纷,再华丽的前期宣导,也抵不过合同的寥寥数句来的真实。

    最近研究重大疾病险,这个大家基本最关注的的险种,因为大病的危害性大。我发现了自己以前根本没有关注的盲区。

    重大疾病一般给我这个年龄推荐的话一般都推荐终身的,毕竟已经30多岁。

    终身的又分为分红和非分红产品,所以我们一般倾向于非分红,因为所有的分红都要有成本在里面。在非分红产品又可以为分为有轻症和无轻症产品,在目前这个行情里,我们一般会选择带轻症的。

    带轻症产品有可分为轻症1次和轻症多次,那么我们绝对会选择轻症多次的,轻症多次里面有可以分为重疾单次和重疾多次,重疾多次,又可以分为分组多次和不分组多次。

    不分组多次又可以分为有特定疾病和无特定疾病。分组多次又可以分为癌症单独一组和癌症不单独一组。

    大家看着我的叙述应该头大了,来一张图给你解惑。

    终身重疾

    本着风险覆盖最大化、客户杠杆最大化的,一般都会选择A或者B。虽然不少即使是分组多次,也是不保并发症,但是多一点保障总归是好的。

    毕竟保险保的就是风险,谁不想保的多呢?何况是在保费相差无几的情况下。

    这个是我以前做代理人所没有考虑过的,也根本没有研究过重疾的发展趋势已经进入5.0时代。已经不是单次重疾25种+的时代了。那时候的我也就认为是种类多少的问题,根本没有想到重疾多次给付的情况。

    越学习越感觉学海无涯的现实。

    「思」


    为什么以前的我没有想到过,甚至压根没有往这方面想过呢?

    源于太相信、太自信。太相信原来的圈子,太自信自己的判断。

    就像前天我们的一位总监说的,现在的传统保险从业人员太重系统的培训,而忽视业务员自主的学习。

    简单、听话、照做。

    这个是传统保险从业人员最常听到的三个词。这样子的做事方法真的也成就的了一部分人,但也蒙蔽了不少人。这些人中间也有我,我曾经天真的认为,平安的产品不说最好,应该绝对不算差吧!

    曾经的我就对标过友邦的产品,当时感觉真的也就那个样子,重疾分组,但是给付属于提前给付。

    现实的情况呢?平安的产品确实不算差,不过有很多我们都不关注,而我们一些所津津乐道的导向性产品真的不敢恭维。或许平安那些产品对标的就是友邦和大都会。

    固有的思维模式容易一叶障目。

    「行」


    不固持己见,听取多方意见;不随意跟随,要验证具体出处。

    引用一句李笑来老师的一句话: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然后自己决定。

    简而言之:听话,不照做,查证之后做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固有的思维模式容易一叶障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ii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