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一.从“于以奠之”的“奠”,我觉得诗意确实与祭祀有关。读完手头的几本传书,我对女子与祭祀的论说做了点转述性笔记,以助对古人的生活习俗的了解。
《毛诗序》认为,大夫的妻子能循法度,可以“承先祖,共祭祀”。
《礼记•内则》认为,女子十年不出门(出嫁),师姆教授言行举止使她温婉柔顺(婉娩)。《笺》认为,女子还当学会劳动与祭祀事务。比如学采麻纺丝织布编绳等,学习女工活来做衣服;观礼祭祀活动,贡献酒浆、祭祀用的竹木礼器、盐腌的野菜肉酱等来助祭。十五岁行及笄礼(成年礼),二十嫁人。按这样的法度培养的女子,嫁给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十三级,“大夫”世袭,且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为妻,她便能按做姑娘时所学的所看到的合礼地去做。
《礼记•昏义》有说:古代女子嫁前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毁的,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妇顺也。”
从后两个说法看,“有齐季女”可以认为是“恭敬的少女”(齐,通“斋”,敬;季,“排行幺的”,或通“稚”,年幼的),此诗可认为是古代女子出嫁前的学习进行祭祀的生活的反映。
即,先采祭品蘋与藻,盛放在方筐圆筥,用无脚锅三脚锅煮好,再在宗庙窗下(大夫士祭于宗室,奠于窗下)进行祭奠,恭敬摆置祭品。
二.蘋与藻,在古代能用于祭祀,它们各是怎样的植物?《诗经植物图鉴》图文,可助认知。《诗经•召南•采蘋》读书笔记(2) 《诗经•召南•采蘋》读书笔记(2) 《诗经•召南•采蘋》读书笔记(2) 《诗经•召南•采蘋》读书笔记(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