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拨打电话是空号”,听着电话里公文格式的回复,我皱起了眉头。换号,再拨:“你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在线上上课的第四天下午,我终于还是忍不住试着再次拨打出那两串号码。我期盼奇迹地发生,毕竟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呢?只是,很愦遗,结果低旧。
盯着提交作业的统计册,孩子名字总是使劲往我眼里钻。四天了,这孩子各科作业,提交的相加次数屈指可数。我在心里做了很多个原因预案,但都不太好。心中五味杂陈,却又无能为力。
忘不了那个雨天的下午,我送完路队准备返回时,孩子拉着我的衣角,低头呜咽:“老师,我爸爸妈妈离婚了。”看着孩子的无助的样子,从教二十年的我,脑子却卡壳一般愣住了。当我伸出双臂想拥抱孩子时,他却已经走远了。我试着追上他,但他却跑的更快了。
后来,我打了很多电话,问了很多人,试着去联系孩子的父母,但除了从别人嘴里得来的三言两语,什么收获也没有。
孩子每天依旧迟到,依旧蓬头垢面,依旧睡眼惺忪,依旧乖巧却又薄离。他看人的眼神,真像一只穿梭在原始森林里的小兔子。
忽然想到了《皮囊》里的一句话:贫穷像一个设置在内心的安全阀门,让每个人对其隐藏在其中的各种欲望不闻不问。如今阀门打开,所有的欲望喷涌而出。
就如同书中所言,随着物质的提升,更多的人关注到自己的内心的丰盈。“自由”“为自己活”“不将就”这些理念日益活跃,被大众认可接纳。这本无可厚非,但当这些东西与“道德”与“责任”相冲突时,你的选择是什么呢?
可是,当你选择“自由”而丢弃“责任”时,这是不是就代表了人性的“自私”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