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是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去之前,不太了解宿迁,只知道刘强东便是从这美丽的地方走出的。宿迁也是名酒之乡,洋河蓝色经典便是从这里走向世界。
多年来,对项羽的了解只是停留在书籍文字上。“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成语都与他有关,《垓下歌》、《鸿门宴》等典故也有所了解,还有李清照写项羽的绝句等,但也只能在文字中去采集他的蛛丝马迹。
梨兰会之际,终于有了一次项王故里约会英雄、凭吊英雄、感怀英雄之行。当赏完浪漫婉约的梨兰会,走进项王故里,与英雄人物近距离接触时,内心满怀着期待,犹如朝圣般的惊喜。
项王故里,就是项羽的出生地,介于古黄河与大运河之间,坐落于宿迁市宿城区南郊,又称“梧桐巷”。先人曾立碑以为纪念,后毁于动乱。1935年建英风阁和槐安亭。现在的项王故里占地0.5公顷,四周有400多米的围墙。
一下车,便被高大巍峨的古城阙所震撼,尽管是仿古建筑,但依然彰显出王者的威仪。只见项羽骑着乌骓马的雕像,乌骓马抬起前蹄,马尾向上,项羽身着披风,迎风飘扬。他后面城墙招展的彩旗上,写着“楚”字,完全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风范。
尽管是静止的雕像,时空已跨越两千年,但目睹之后依然可以感受到项羽当年嗔目叱之,敌目不敢视,手不敢发的神威。
穿过城门,景区内有许多快闪秀和表演,因为去的时候不是表演时间段,没能看到《霸王别姬》的文艺表演。
走过古城楼,楚风建筑群尽收眼底,穿越千年的历史厚重感再次扑面而来。飞翘的檐角,八字开的大门,让人感受到西楚古建筑的磅礴大气,极具建筑之美。
项王故里中的建筑风格既有汉代民居特点,又有宫殿式建筑风格,青砖青瓦,飞檐石基,廊柱和格扇上的雕刻绘画,精美绝伦。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四周围墙呈淡黄色,上覆青色小瓦,雍容典雅。

英风阁前面有霸王鼎,鼎上铸铭文,记叙了项羽不朽的历史功绩。英风阁东西建有碑廊,东廊为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巨幅石刻。西廊为当代知名书法家书写的历史名人歌颂项羽的诗作。
正厅有项羽塑像,两侧为文物陈列室,室、阁均为青砖青瓦,庄严肃穆。四面墙上嵌着反映项羽生平的十二幅浮雕,如项羽举鼎、吴中起兵、破釜沉舟、巨鹿救赵、鸿门设宴、垓下突围等等。
第三进院为花园式庭院,院中广植柏、桐、槐,正面为故居纪念室,室内有虞姬像,室外有系马亭,亭内石雕马乃当年项王坐骑乌雅马。亭外石槽为乌雅马槽,该槽相传为项羽饲养乌骓马所用,能够保存至今,实属不易。院内植物多为松柏、梧桐,以及四时花卉。
走进项王故里,我才明白,虞姬和项羽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所以自从他们结婚后就夫唱妇随,一直感情真挚。当项羽被刘邦围困垓下,四面楚歌,霸王看到大势已去,他牵挂着美人虞姬,不由悲伤地唱起了《垓下歌》。虞姬是一位聪明的烈性女子,凄然起舞,忍泪唱着《和垓下歌》:“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不愿独留世间,拔剑自刎,以死殉情。霸王别姬,凄美爱情成千古绝唱,令人潸然泪下。

虽然整个景区是以人工建造为主,但还是留下了些许历史真迹,比如清乾隆年间的石碑,还有项王小时候亲手栽种的千年槐树,据说原来的树干已死,这是从根部重发的。
如今这棵古槐树貌奇古,枝干苍老,主干虽已断裂干枯,中部已空,但仍在生长,到夏天时新枝仍很繁茂,苍劲挺拔。虽经历二千多年风风雨雨,但仍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伫立庭院中,看着古香古色的建筑,不禁想起了两千年前的那段历史。太史公对项羽一生功过是非做了恰当的评价:“自矜功信,奋其私智而不师青,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即已对项羽的功过是非做出了定论,不知为何后世史学家对项羽这么多微词?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千百年来,这首感天动地的英雄末路绝唱,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英雄情结,令多少人为之唏嘘不已。“霸王别姬”那悲壮的一幕不仅载入史册,更被无数文人墨客吟咏,被戏剧家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吟唱,成为永恒不变的审美典型。
参观完项王故里,城楼外侧的梧桐巷是集文化、商业、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繁华的旅游街。望着幽幽深巷,感慨沉思,假如项羽过了江东,能够像越王一样“卧薪尝胆”,东山再起,历史又会是如何……我无法说清,但这次项王故里行,让我亲近英雄,仰止英雄,了解英雄,升华了对英雄的情感。
“霸王”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或只专属项羽,那豪迈节气,无人可及。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节和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光照千秋。
精神乏力的时代需要有英雄的引领。因为,历史,创造了英雄人物。就算失败,也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怀着对这位“人杰”、“鬼雄”的敬仰,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项王故里,踏上缠绵姑苏的归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