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忙忙的碎片5天,前天就想写来着,但一时之间有点恍惚,竟然记不清哪一天干了什么,所以干脆等有一个还称得上有空的晚上一起整理。
算起来,我来到北京已经零零碎碎的有一个月了。今天下午又去加了班,北京是难得的下雨天,走出去有一点难掩的闷热,走着走着,太阳就出来了。
去的路上拍了两张不错的照片,水里倒影着的我,远处的天上的云,以及一定会路过的小巷,被层层叠叠的树叶子盖起来。终于抑制不住的抽了小半包烟,来北京之后买的第一包也总算快抽完了。大概是失去了烟友之后,整个人抽烟的频率呈直线下降,偶尔会在半夜想来一根,但不想让被窝沾染上气息就放弃。哦,喝酒也是。
整个公司只有我和俩同事一起加班,但是还好,忙到9点就算了结。
回来的路上突然有点急匆匆的脚步,但是小房子里还是黑黢黢的一片,仍然是打开着的透着热气的通风窗户,空了一半的小冰箱,放了三天的牛奶盒。想到前两天和熙梓电话,在絮絮叨叨之余,我跟她说我很想很想阿毛。但是成年人的想念总是无声,所以我也没有明显(自以为)。当然这个和距离没什么关系,只是真的很久很久没有见到她了。
然后真的有想念她陪在我身边。
一个人在家,总是会提不起太多做饭的兴趣,点了外卖,买了零食,回来看《以家》。之前买了一箱助农的桃子,到了,还挺好吃的。今天也吃掉了放在冰箱里的半个冰西瓜。
说到这个,弟弟妹妹给我寄了好几样好吃的零食。我的生活果然还是和吃的离不开。我总是在我收到关心的时候对自己产生疑惑?说到底,还是会想生活在和朋友们黏糊糊在一块儿的生活里。
今年的乐夏我还没有认真看,大概是多了一群莫名其妙拉高踩低的听众,让我乌鸡鲅鱼。前两天还和王咩咩女士讨论了这个问题,认认真真地嘲笑了脱离实际的、把精神追求无限放大的朋克中年人,他们永远停在了非主流时代,但又失去了青春的勇气。
希望她快来北京,然后带我去school吧。
11号的时候和十四去了晓岛,就是朝悦9楼的书店。早在上周就预约好了。而且刚好的是,下午临近下班的时候,北京气象发布了暴雨预警,公司也通知说我们可以在家办公。然后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书店更让我觉得舒舒服服和放松的地方了(特指公共场所哈)。
这周开始做项目了,跟着排期,物料,投放,策划,见识了斤斤计较层级分明的甲方。一忙起来,就会加班,然后在回去的路上会盯着天空发呆。
昨晚上和失眠的谷讨论了一堆有的没的的哲学问题,关于生活的哲学,唯心主义的选择,自我矛盾的接纳和化解。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唯心主义者,情绪本来就是无法抗拒也无法不产生的东西,从我这么多篇的北漂日记里就能看出来了,我更像是记录着每一天的我自己心态变化,而不是每天的所闻所见。
比如,在那天要下没下折腾了一整天的北京的雨天里,我看完了《妙先生》,一个简单的述说生死、善恶的小故事。老谷说妙先生相对比大护法来说,太弱了。但我倒觉得还好,动画相较于电影而言,本来就应该具有更大程度的普及意义。它照顾着更大年龄层范围,和更大文化程度范围的受众。
开始困了,脑子在搅动浆糊了。
对了,这个房子里又多了一个住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