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匠人文社科
一张纸,绘尽千里江山——宣纸: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张纸,绘尽千里江山——宣纸: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 匠粉 | 来源:发表于2018-01-09 14:32 被阅读28次

宣城

宣城古称宣州,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神秘而又奇特的北纬30度纬线在这里穿过。宣城是徽文化的核心区域,素有“上江人文之盛首”之称。

被历代文人视为其道德思想的象征的笔、墨、纸、砚,其中精品皆出自宣城,宣纸与宣笔更是因产自宣州而得名。

宣纸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宣纸百折不损、墨润万变、不腐不蛀,且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几百年前使用宣纸创作的字画,墨迹如新,仿佛还能嗅到百年前的幽幽墨香。

严格意义上说,宣纸是“采用安徽省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沙田稻草和青檀皮,不掺杂其他原材料,并利用泾县独有的山泉水,按照传统工艺经过特殊的传统工艺配方,在严密的技术监控下,在安徽省泾县内以传统工艺生产的,具有润墨和耐久等独特性能,供书画、裱拓、水印等用途的高级艺术用纸”。

2006年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30日,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作技艺

“宣纸至薄能坚,至厚能腻,笺色古光、文藻精细……”这是明代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对宣纸的描述,道出了宣纸的质地优良、美观和实用。

历经千年,在宣纸的故乡——安徽泾县,对于宣纸的传统制作技艺依然完整保留。

一张宣纸的诞生,从选材到原料加工、抄纸、晒纸、剪纸,需100余道传统手工工序,周期长达2年有余方能完成。

   要做出合格的宣纸,原料上必须严格选用泾县及其周边地区的青檀树韧皮和沙田稻草,并将之捣碎,再按一定比例加入草木灰等蒸煮。

将蒸煮过的青檀皮等原材料放于朝阳的山坡上,日晒雨淋,使之自然炼白。千百年来泾县各乡镇间,除了满目苍翠的绿色,就是在山坡上一片又一片的晒滩,颜色从褐色到深黄、浅黄再到白色。

将晒白的青檀皮等原料碾碎、浸泡、发酵、打浆、加入树糊后调和成纸浆,整个过程都是手工制作,十分辛苦。

 捞纸也是考验造纸工人技术的活儿。捞纸的水,则取自当地山泉水,无工业污染的山泉水是制出宣纸的保障。

晒干与裁剪之后一张宣纸便做好了。过去人们要将将抄制好的纸张放置于阳光下晒干,现代因为有了烘干设备,这个步骤的时间被大大缩短

宣纸上的中华

宣纸的出现为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书画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宣纸原本就是为中国书画而生,中国书画亦因宣纸而存。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汪洋恣肆,没有后者就没有前者的独步辉煌。

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把她们双双列入、一体对待。

宣纸经历了千年岁月,独占了盛唐的天时与徽州文化的地利,到今天与中华文化一同,青春不衰,生生不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张纸,绘尽千里江山——宣纸: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ow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