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3|实脾关键点:通利小便

《伤寒论·三阴病》笔记3|实脾关键点:通利小便

作者: 江南_ac34 | 来源:发表于2020-06-14 17:49 被阅读0次

二️九〇、“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不管太阴、少阳、阳明,只要脉浮的就代表有表证,可以用桂枝汤发汗,加点白术茯苓好得快些。

二九一、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臟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太阴证第一个症状:有下利但口不渴。太阴管湿,湿太盛才会有太阴证,水很多不会口渴,湿从大便排出,照理水往下焦走时上面会口渴,不渴就是中焦湿盛,“以其臟有寒故”,里面是冷的,寒盛阳会虚,阳虚固表功能弱:流汗、大小便收不住,“当温之”,用四逆汤。

张仲景用药时,生附用干姜,炮附用生姜,有时候干姜生姜一起用。炮附生姜去积水,干姜温中,能去中焦的寒,生附子非常迅捷,去全身的血脉、神经里的寒。救逆时,如果病人有水用炮附子生姜,如果病人心臓不行了、里寒用生附子干姜,胃口没了重用干姜,生附子一枚。如果水太多,又快灭了心火,两个一起用。

二九二、“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身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数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脉浮而缓”是桂枝汤证,浮而紧是麻黄汤证,理应手脚冰冷,现“手足自温”代表本应在胃里的胃气跑到四肢上去了,即表邪已入太阴。

脾喜燥恶湿

脾湿太盛,黄色的营养无法进入,反逆出来,“当身发黄”,这个黄是枯黄。湿从小便排出,湿有出口,故身不发黄。反过来看,治太阴证一定要利小便,只要利小便就不会发黄。所以管它肝癌肝硬化,实脾的动作就是利小便,小便利出病情就不会恶化。

病入阴证必有下利,如果下利后精神还是很好,代表“脾家实”,即脾的功能很强,“腐秽当去故也”,脾气湿随大便排掉了,慢慢的自己会好起来。

阳证通利大便,阴证通利小便,此为下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伤寒论·三阴病》笔记3|实脾关键点:通利小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ltf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