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回顾:
河南某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孙同学,在自己的大学四年里,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自己一手创办过志愿者服务队,还当过大企业董事长助理,甚至开过传媒工作室。
四年时间还狂澜下65个奖状证书,可即便是学习工作经验如此丰富的孙同学,在大四这一年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其中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是因为学校名气不够,还是用人单位太刁钻?
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孙同学的65张奖状时,我们却又了一些新发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6460256/4eaa2c7c65c889e6.png)
一,奖状证书的含金量:
65张证书,数量上的确很惊人,侧面反映了同学确实在大学四年中花了很多精力,去充实自己。
可是当我们细看这65张证书时,却发现,很多证书的含金量太小,这65张证书中,不乏有包括8个学生会的聘书,10个校级比赛的证书(考虑到学校的竞争力不大)。
还有一些像爱心故事原创征集大赛,摄影比赛三等奖和本校网页制作三等奖,这些略有加分,却分量不够的奖项。
而得到外界公司和社会认可的证书,其实只有计算机二级,英语四级,普通话证这几个,而这却是现在普通大学生人手具备的基本证书。
所以综上所述,尽管有65个证书来撑腰,我们的孙同学,求职时使用这些证书,却一点都唬不住HR。
因为HR太明白这些证书的分量了。
二,工作实习经历的展现:
了解到,很多时候,孙同学自己在求职时,热衷于展现自己的65张证书,在面试中想要拥这些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明显行不通,首先我们刚才也有提到,孙同学的证书水份有些大;
再者因为证书,证明的是你个人学生生涯的擅长项目和兴趣爱好,只能充做一个附加项;
而对于应届生来说,他们最为看重的学习能力,适应力,孙同学却没显示出来。
自己有过相当不错的实习经历,却不愿意重点展示。
启示和思考:
孙同学这个个例,很特殊不常见,却也反映了出了应届生在求职时,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一,善用证书
资格类证书:现在企业中,大家可以看看各公司发出的招聘启事,一般来说,公司要求的只有计算机二级,英语四六级,这是基本。
还有加分的比如专业外语证书,英语专业4,8级,日语N1,N2。
比赛类证书:市级及以上的,因为比较范围广影响力大,会更吸引HR的注意。
二,实习经历才是重点
公司其实招应届生成本很高,因为需要培养,需要等待应届生适应工作。
如果之前有做过相关工作的同学,这时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因为招进他们后,可以直接安排上岗,无需培养,企业收益回报快。
所以如果找工作时,一定在简历中,面试中,展现自己出有过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因为“有相关经验优先”。
三,学校出身不会影响你求职
很多人在看到孙同学的案例时,都觉得65张证书还是没打动HR,那一定是学校出身不好了吧。
就这个问题,我们咨询了一下,我们公司的人事经理。
她觉得,其实如果孙同学能够剔除水分过大的证书,突出自己又相关工作经历。
在合适的岗位,一定会有公司也还是很愿意和孙同学聊一聊的。
除非公司有明确要求,各公司的HR对于孙同学还是很欢迎的。
同时求职不顺,没有通过时,各位同学一定要抓住机会多向HR请教一下,自己哪里需要再改进一下,也许对于自己下次的求职,会有很大的帮助。
![](https://img.haomeiwen.com/i6460256/696eec0e9cbf345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