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按照近几十年来逢八必跌的经济规律,2018年全球经济也遭遇了霜冻一样的打击,然而,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有一则看似不起眼的新闻,或许意义重大,会如蝴蝶效应一般在未来掀起轩然大波。相比之下,其他在当下可能占据头条的消息,以历史的长度来衡量时,反而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了。
2018年11月,美国在75年来首次实现了石油的净出口,一周后,白宫重新修正了主要页岩产区可采资源储量,这似乎预示着,美国明年仍将继续扩大本土原油生产。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比美国原计划的2025提前了6年。这则消息在国内并没有上过头条,甚至没有上过微博等等社交媒体的热搜榜,相比之下,某某某过生日,某某某结婚,某某某离婚,某某某分手一类的新闻,反而更多地占据了种种媒体的首要位置。然而,相比之下,美国实现石油净出口,或许对整个世界格局都会带来改变,比起吵吵嚷嚷的花边新闻来说,这样的消息,犹如在海面之下潜行的巨鲨一般,令人生畏。
虽然美国只是暂时性在2018年11月的最后一周实现了石油净出口的目标,但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常态。而与此同时,中国对进口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依存却在一直上升。这样此消彼长之下,任何贸易摩擦都显得无足轻重。能源对世界的发展意味着什么,或许不是每个人都有直观的感受。但单看国内主要产能区人们生活的富裕情况,可能就会对能源的价值有直接的体会。更不用说传说一样的阿拉伯王子们一掷千金的奢华生活了。
传统概念里,依赖能源的区域往往不需要其他技术便可以生活的很好。比如陕西的北部地区,便是严重依赖能源的经济模式典型。然而,就像郭德纲段子里讲的一样,“科学家会武术,谁都挡不住”,单纯凭借技术出口的美国,或者单纯凭借能源出口的阿拉伯国家,都有其不足之处。但如果美国兼具技术与能源输出,对世界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消耗着全世界更多能源的同时,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军事与科技力量,还能有余力像全世界出口能源。这样的美国,可能比每个人想象的,都更有威胁。世界局势脆弱的平衡,可能被打破。而中国作为能源进口的大国,在与美国的博弈之中,可能会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如何应对呢?以能源驱动的现代社会中,对飞速发展的我们来说,这或许应该成为首要问题。但已探明的储量是有限的,能源并不会凭空产生。对中国乃至美国之外的世界来说,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至少中国不会束手无策。在短期,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似乎是可实现能源自主的必由之路,中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风能与光伏市场,而广阔的疆域也为此提供了条件,但这仍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分布式能源系统、智慧的能源互联网作为补充,实现产能、储能、用能全方位的调控,才可能提高能源的自主性,减少对外的能源依存。
而在战略层面,2018年,中国的“人造太阳”计划也得到了跨越性发展,从长期而言,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可控核聚变似乎是唯一可以一劳永逸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方法,而中国在此方面拥有的投入和技术积累,也可能是从根本上占领能源优势的唯一途径了。
网友评论